标签:
育儿情绪激动妈妈吼叫环境压力意外不断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下午5:30,是妈妈准备全家晚餐的时间,因为爸爸6点钟就可以到家了,每天的此时都是平安无事,但这天…却有点不同寻常:
- 妈妈锅里煎着鱼,弟弟想吃红烧鱼;
- 弟弟不停地拉着妈妈的腿,“看我搭的车”;
- 哥哥围着餐桌声嘶力竭地叫着,“什么时候吃饭?我肚子快饿瘪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已经烦燥不安,恨不得能有分身之术,而电话又不知时机地响了起来,忙碌之时,妈妈一般是不接电话,但一听是爸爸打来的(铃音不同),这个时间打来电话,应该是在路上,莫不是出了什么事?赶紧接起来,爸爸告诉妈妈,“今天加班,要回家晚,晚餐要晚一点吃”。此时的妈妈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正常5点钟下班,就已经知道要加班,早干嘛去了?不能提前打个电话?非要等到这个时候?早点打电话来,妈妈也好妥妥当当地安排好小朋友。
写到此,大家是不是觉得,如此的场面,真是太熟悉了?肯定也会问妈妈,“那有没有冲兄弟俩吼呢”?妈妈的回答是,“因为提前有心理准备,所以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情形,也产生了免疫体”。相信大家会继续问,“你又不知道什么情况会发生,如何提前有心理准备”?其实怎么说呢,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妈妈情绪容易激动的情况,好象也就那么几种吧!防患于未然,当这些情形即将出现之时,妈妈在内心不断地告诫自己,“要忍住,一定要忍住,这不是小朋友们的错,不要拿弱势群体来出气”。
此文开篇之处所描述的情景,肯定是其一,妈妈今天就来分享容易引起自己情绪激动的几种情况。
【自我情绪】很多时候,妈妈情绪激动,冲小朋友们大吼大叫,其实并不是小朋友们的错误,只是无辜的小朋友误当了发泄桶;那么此时妈妈如果检查一下自我情绪:
- 是不是困了?累了?饿了?或者几者皆有?
- 是不是被家务和育儿缠身,而无丝毫的自我时间和空间?
- 是不是每天面对小朋友,没有朋友聊天,内心觉得很孤单无助?
- 是不是为家人和小朋友忙碌不堪,而无法也无心照顾自己?
说心里话,妈妈有时也会有孤单无助又烦燥不堪的感觉,也想以大吼大叫来发泄一下自己内心的怒火,那么此时,兄弟俩的正常要求,也会变成不可理喻。遇到这种情况,妈妈都会再三告诫自己,“自己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下”,然后一切都会变得阳光开朗起来。
【迫于压力】世上没有轻松的妈妈,妈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永远有着操不完的心。育儿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经济的压力…总而言之,作为妈妈,尤其是全职妈妈,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话说回来,哪有完全又绝对的轻松育儿呢?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妈妈总结了如下几条压力重生的情况:
- 迫于时间的压力,着急出门,而小朋友们又不配合;
- 家中事情比较多,而妈妈的情绪也象打翻的杂味瓶;
- 夫妻不合,与爸爸有小摩擦、小矛盾;
- 爸爸的不管不问,作为家庭一员,很多事情实则甩手掌柜;
- 一天之中很多无准备之事发生,或者就是生活的规律被打乱。
【环境感觉】不知道其他妈妈是否有同感,反正妈妈自己的心情是这样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
如果这一天兄弟俩没有安安静静地玩,而是打打闹闹,或者就是大吵大叫(不管是兴奋还是生气),妈妈都会觉得内心无法平静,情绪很容易就激动;
-
妈妈喜欢一个整齐干净的家,虽说自从有了兄弟俩,对于整洁的要求一降再降,但看到满地玩具而无从下脚的客厅,妈妈内心也免不了波澜起伏一番;
-
天气的影响也不容忽略,冬天还好,冷冷的感觉,更容易起到一种平静心理的作用,但德州的夏天,酷热难耐,较加州之时的四季如春,真是天堂与地狱之别,那么这内心的怒火,会不会一触即燃?
【无法专心】妈妈是个做事情非常专注与专心之人,如果因为小朋友的捣乱或吵闹而无法专心,心情也会异常烦燥。
- 接听电话之时,妈妈努力在与对方沟通,而两个小朋友为了争夺妈妈的注意力,要求或问题不断;
-
坐在电脑前付一份帐单,其实5分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兄弟俩,一会哥哥来问个问题,一会弟弟又来“要讲书”,你说烦不烦?
- 茶余饭后,妈妈总喜欢拿本书靠在沙发上,但此时的小朋友们,不是要陪玩,就是要陪读,妈妈根本无法专心自己读。
- 妈妈和爸爸讨论一些重要的事情,小朋友不断地插话,而且还想以自己的高分贝“压”过爸爸或妈妈。
【意外不断】这也是我们家6月之初的真实写照,彼时的妈妈,真是心情烦躁和郁闷到了极点,根本经不住任何的风吹草动。先是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冰雹,不但砸破了我们的天窗,损伤了我们的屋顶,而且家中的两部车也未能幸免地大坑小凹;随之而来的,就是意外不断、琐事陡增,家中的淋浴房也开始漏水,此时奶奶还来小添了一段麻烦。妈妈想做到心平气和,也不容易啊?那么就祈祷生活尽快恢复正常吧!要不这心中的波澜不惊,无法平息呀!
妈妈最后语:妈妈们仔细想一想,我们每次冲小朋友大吼大叫,真的是因为小朋友们吗?很多时候,妈妈情绪激动而忍不住冲小朋友们大吼大叫,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情与情绪,无形中便将这腔怒火发泄于弱势群体。因此,每次遇到上述几种情形,妈妈再三警告自己“要耐心”、“不要激动”、“不要吼叫”的同时,也会告诉兄弟俩,“妈妈今天不开心”,“妈妈现在特别忙”,“妈妈希望你们…”,如此这般,小朋友们也会非常配合,平时的大喊大叫与打打闹闹,就会被安静读书而取代。
欢迎大家关注“明亮妈咪”的微信公众号,您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前一篇:3岁半小弟弟,滑稽可爱又进步多多
后一篇:换位思考,接纳与理解“坏”行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