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time-intime-out亲情感动情绪调节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对于小朋友的大哭大闹以及不良行为,美国育儿一直以来最流行的方法是“Time-Out”
(计时隔离),妈妈之前也写过一篇题为“美国孩子计时隔离的惩罚方式”的博文,而如今,一篇偶尔的文章,一本无意的育儿书,妈妈又学到了“Time-In”之育儿,感觉这是目前美国最提倡和鼓励的方法之一。很感谢哥哥,给了妈妈一个试验的机会,真是初试不爽、效果绝佳,不但促进了亲子关系,增进了彼此理解,而且最关键的是,解决和平息了小朋友的大哭大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先来简单的事件回放:
早餐后,妈妈陪哥哥写完当天的作业,便坐在电脑前忙碌新房首付款的事宜,因为是大额网上付款,所以妈妈必须认真仔细,不能出丝毫的差错,因此也要求家里非常安静。哥哥带着弟弟玩,一直吵吵闹闹,妈妈说了很多次“请安静一下,我有事情需要处理”,哥哥不但不听,而且还变本加厉;于是无奈的妈妈下了最后通牒,“再吵下午就不去图书馆了”。哥哥没有任何停下来的意思,于是妈妈将电脑一关,厉声说道,“取消下午的图书馆活动”。
哥哥闻听此言,一下子傻眼了的同时,也开始大喊大叫“我就是要下午去图书馆”。妈妈刚开始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哪想小朋友愈演愈烈,最后开始大哭大闹的同时,还大声地敲墙跺脚。正在气头的妈妈,明知行不通,但还是有种想以暴制暴的冲动,但…最终还是理智占了上风,妈妈调整了自己的心情,决定试一试如今流行和提倡的“Time-In”
之方法。
【自我情绪调节】此时的妈妈,真是强忍住心中的怒火,不但重要的首付款事情没有完成,而且还招来哥哥的大发脾气,谁能不生气?但妈妈以在厨房准备午餐为掩饰,不断地在内心告诫自己:1.对事不对人,哥哥的发脾气,不是针对妈妈,而是针对“下午不能去图书馆”这件事;2.最近的宅家生活,确实平淡无聊,小朋友的能量无法释放,今天这件事就是一个发泄口;3.小朋友每一次发脾气的背后,一定有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是近来妈妈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4.虽说弟弟是有样学样,但兄弟俩同时吵闹,妈妈只批评哥哥,是有偏心之嫌疑?
【说出心情感受】妈妈进行了一番【自我情绪调节】之后,决定主动“出击”。此时的哥哥,还站在楼梯上大喊大叫,“我不想等,我就是要今天下午去图书馆”;同时还在使劲地跺着脚,用手敲着楼梯的栏杆。妈妈走到楼梯口,轻声地说道,“我知道你想去图书馆,现在的你,很生气,很失望,也很伤心,但我们已经决定今天不去了”。对于无理哭闹,妈妈不但没有让自己去屋里Time-Out,而且还说出了自己的心情感受,有点出其意料之外;小朋友的哭声嘎然而止,一脸委屈地望着妈妈。
【拥抱化解干戈】此时的妈妈趁热打铁,张开双臂,说道,“来,生气又委屈的小朋友,妈妈给你一个大熊的拥抱,在妈妈怀里哭吧”!就在妈妈抱住哥哥的那一瞬间,小朋友又“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但也就是几秒钟,小朋友自己平息下来,边说“今天不去图书馆了”,边推开妈妈,一场哭闹风波就如此平息了;随后弟弟也主动给哥哥一个大大的拥抱,以表示对哥哥的理解与安慰。(这一情节,真与育儿书中描述得一模一样)
【说教不如身教】俗话说得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妈妈此次没有生气、没有以暴制暴、更没有批评哥哥,而是以一种平和而接纳的方式,处理此次哭闹风波,是一种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更是一种说教不如身教的方法吧!以此来告诉哥哥,当我们遇到情绪波动之时,应该采取积极而平和的方法,大哭大闹,摔打东西,敲墙跺脚,都是行不通的,也可谓是一次情商教育。
【妈妈学习契机】对哥哥【说教不如身教】情商教育的同时,为妈妈自己带来的学习契机则是:1.育儿中只有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可能以身作则地教会小朋友如何处理负面情绪;2.在发生矛盾冲突之时,只有心态平和的一方才可能取胜;3.如果此时妈妈以暴制暴,只会令自己陷入与哥哥权利之争(Power
Struggle)的境地,最终的结局只可能是鹬蚌相争、两败俱伤。
【最多警告一遍】在简单的事件回放中,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了,对于“再吵下午就不去图书馆了”的警告,妈妈只说一遍,小朋友继续吵闹,妈妈便采取行动了。也许有的朋友会问,难道不需要多说几遍吗?妈妈的回答是,“只要确定小朋友听到了,最多一遍警告足矣”!警告多次再采取行动,只会给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习惯:我不必在意妈妈所说的话。其实很多朋友也问妈妈,“为什么孩子对我说的话总是置之不理呢”?其实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何为Time-In法】写到这里,也许很多朋友会问,那么究竟何为Time-In的方法呢?其实很简单,如果说Time-Out是“计时隔离”,是将小朋友与妈妈分离,以达到彼此平静下来的效果;那么Time-In,顾名思义,就是小朋友和妈妈一起平静下来,或搂或抱或坐,以理解的话语说出小朋友内心的感受,以安慰的拥抱化解彼此的干戈,是一种彼此的理解,更是一种亲子关系的巩固。
【Time-In之挑战】如果说Time-Out是对小朋友的一种“惩罚”,也是妈妈发泄心中怒火的一种方法,那么这Time-In则是对妈妈的一大挑战。试想一下,怒火丛生的妈妈,对于无理哭闹的小朋友,恨不得痛打一顿,谁还会有耐心和爱心去安慰?去拥抱?正如育儿书所说,Time-In成功的三大因素是:1.Regulating
Yourself;2.Fostering Connection;3.Coaching, not
Controlling。以妈妈的所做所为就是:【自我情绪调节】、【说出心情感受】、【拥抱化解干戈】和【说教不如身教】。
【Time-Out弊端】妈妈通篇都在说Time-In的方法,也许有朋友会问:那么Time-Out的方法,有哪些弊端呢?据文章和育儿书说,有以下三方面吧:1.孤立小朋友,不但不能纠正不良行为,反而会促进不良行为;2.小朋友被隔离的同时,也被迫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妈妈不但不帮助化解这些情绪,而且还有损于亲子关系,让小朋友觉得妈妈不爱自己了,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3.被计时隔离的小朋友,虽说自己平静下来了,但他们内心想的并不是自己犯了什么错、下次应该如何改正,而是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惩罚?结束惩罚后如何继续变本加厉地报复?更坏的行为卷土重来。
妈妈最后语:其实怎么说呢,不论Time-In也好,Time-Out也罢,也不论育儿书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有理有据,妈妈个人的育儿理念则是,每位小朋友都不尽相同的,有不同的成长环境,更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找到适合自己小朋友的方法,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就如哥哥,是个性格非常倔强、又非常有主见的小朋友,以暴制暴是完全行不通的,那么妈妈就只能采取亲情感动的方式,如今学习到的Time-In,就会达到绝佳的效果。
后一篇:兄弟婴儿时期,妈妈选择不拍艺术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