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四段对话一个行为母子之争平息矛盾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稍有不顺心,小朋友就闹情绪、发脾气,估计对于妈妈们来说,也见怪不怪了吧?带着兄弟俩出门在外,妈妈经常可以看到超市里哭着闹着而满地打滚的小“赖皮”,那哭闹声真是响彻整个超市;而旁边站着的爸爸或妈妈,不是束手无策,就是也以同样“暴躁”的方式回应,其实…这里困扰妈妈的,倒不是小朋友的闹脾气,而是家长的无奈、无助与无法控制局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在“小朋友的很多问题是大人一手造成的”一文中曾说过,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小朋友的不懂事与不成熟,而在于爸爸或妈妈是以何种方式去处理,是以水灭火?还是火上浇油?对于自主意识非常强的5周岁哥哥,以及正在经历TerribleTwo(可怕两岁)的弟弟,妈妈自有一套“灭火”方法,4句话,1个行为,足以将闹脾气拒之门外。还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简短对话,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第一句话】“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哥哥:妈妈,可以给我买一部玩具车吗?
妈妈:今天不买。
哥哥:但我就想今天买。
妈妈: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哥哥:我的好朋友M总有新玩具。
妈妈: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哥哥:而我从来没有新玩具。
妈妈: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此时的妈妈一定要坚持住自己的回答,一定不要被小朋友的计谋所俘虏;更不要因为哥哥的一句“我的好朋友M总有新玩具”,而将自己置于愧疚或自责的境地;也无需为“今天不买”做任何的解释,解释越多,这场“母子之战”就越难以避免。
【第二句话】“我们不再讨论这个问题”
哥哥:妈妈,今天我可以去W阿姨家找S玩吗?
妈妈:今天不行哦。
哥哥:请…
妈妈:我们不再讨论这个问题。
哥哥:但是...
说到此,妈妈转身离开,对于哥哥更多的“解释”、“辩解”或“要求”,都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毕竟已经说过“我们不再讨论这个问题”;反正就是“今天不行”,但至于为什么“今天不行”,也不必做过多的解释。
【第三句话】“我们的对话就此结束”
哥哥:妈妈,我想现在去动物园。
妈妈:不行,爸爸开车去上班,家里没有车。
哥哥:不!我就要现在去!
妈妈:不行。
哥哥:让爸爸现在把车送回来,你就可以带我们去动物园了。
妈妈:我们的对话就此结束。
哥哥:妈妈,我…
如此情景,与【第二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既然妈妈已经回答了哥哥的问题,而且也给出了合情合理的解释,如果小朋友继续以“让爸爸现在把车送回来”无理取闹,对不起,妈妈将停止此段对话。
【第四句话】“我们已经决定了,如果你再喋喋不休,就…”(承担一定的后果)
哥哥:妈妈,我还可以玩爷爷的电脑吗?
妈妈:不行,你已经误删了一些程序,爷爷很不高兴。
哥哥:请…
妈妈:不行。
哥哥:妈妈,请…我…
妈妈:我们已经决定了,如果你再喋喋不休,今天晚上就没有iPad时间。
哥哥:但是同学S可以玩他爸爸的电脑。
妈妈:我们已经决定了,如果你再继续,今晚就没有iPad。
哥哥:这不公平!
妈妈:我告诉你了,我们已经决定了。
也许是有了前车之鉴,这次转身离开的,是哥哥自己,相信小朋友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再与说一不二的妈妈纠缠下去,最后的结果,不但不能玩爷爷的电脑,而且连晚上的iPad时间也没有了,还是自己知趣一点,就此结束吧!
【一个行为】沉默以对,转身离开。
妈妈之前读过很多育儿书,母子之争是如何开始的?权利之争(Power
Struggle)又是谁先挑起的?都是妈妈自己对问题过多的解释,很多时候,也许妈妈们会认为,一个问题解释清楚了,小朋友更会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接受。其实并不然,如以上四段对话的情景,沉默以对,转身离开,才是上策;妈妈过多的解释,就是给小朋友争辩的机会,不但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而且一场母子之战必打无疑。
妈妈最后语: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妈妈如此对待兄弟俩,是不是有点太苛刻?是不是有点太无情?但,妈妈想说的是,你是想要一个知情达理的乖乖宝?还是一个动辄哭闹发脾气的小恶魔?妈妈自然是选择前者。没错儿,妈妈的育儿方式是充分尊重小朋友们的自主意识,但对于尚为年幼的兄弟,还未能对自己负完全的责任,那么很多时候,就是“强权”政策,是一种爱,更是一种保护。
前一篇:德州更换驾证,四处碰壁又感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