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明亮-妈咪
明亮-妈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939
  • 关注人气:2,8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朋友健康成长,妈妈自有判断方法

(2017-10-14 04:51:30)
标签:

育儿

健康成长

自我判断

体重增长

身体发育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小朋友,尤其是新生宝宝,身体是否健康,发育是否正常,作为俩宝妈来说,除了初期每2天、每2周、每2个月一次的儿医体检,妈妈也是有自我判断标准的;其实怎么说呢?儿医的各项检查,都是以数据作为标准,而且也是以妈妈对相关问题的回答作为判断依据,那么...谁是最了解小朋友的呢?非朝夕相处的妈妈莫属。妈妈在这里将自己的判断方法与大家分享,其实有些方法也是当时兄弟俩儿医教授的。

小朋友健康成长,妈妈自有判断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抚效应与亲子关系】胎宝宝与准妈妈二体合一朝夕相处的9个月,一定会为亲子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朋友出生后,尤其是新生宝宝时期,小朋友们的生活一定是以哭为“乐”,每天除了吃和睡就是哭,那么此时妈妈在小朋友耳边轻声说话,或者就是将小朋友轻轻地抱起来,小朋友如果立马停止哭闹,那么说明妈妈与小朋友有着很深厚的亲子关系,这也是小朋友安全与依赖情感发展的第一步。

【尿片数量与母乳摄入】记得哥哥刚出生之时,妈妈是母乳亲喂,因此哥哥每餐吃多少母乳,以及妈妈的母乳是否充足,真的是有点不得而知,因此每次体检称体重,妈妈都感觉象是上考场似的。后来儿医和护士同时教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自我判断方法,如果每天有8-10片湿尿片,那就说明小朋友母乳的摄入量是足够的。至于体重增长,只是判断母乳量的一个参考数据。

【安静注视与观察环境】满月前的小朋友,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和睡,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哭,但满月后就大不相同了,醒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而且也开始会安静地注视着某处,尤其是光亮的地方,然后静静地“思考”,那是他们在观察和学习新环境,一个与妈妈子宫所不同的环境,这是视力的发展,更是一种观察力和自我学习的发展。

【找寻音源与辨音能力】刚出生的小朋友,虽然听力已经发育完全,但对于身边的各种声音,还没有分辨能力,尤其是白色噪音中的其它声音。几个星期后,细心的妈妈就会发现,小朋友对于一些特殊的声音,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说轻音乐,小朋友不但会扭动头部找寻声源,而且还会安静地仔细聆听,这是听力系统健康发展的特征。

【目随物动与视力发育】新生宝宝的视力,只能看到20-30厘米处,也就是母乳亲喂,小朋友只可以看到妈妈的脸;在满月后,就可以看到45-50厘米处;满2个月后,便开始找寻光亮之处以及亮丽的颜色,而且眼睛也会跟随移动的物体而移动;但在3个月前,小朋友的世界还是非黑即白,还没有分辨颜色的能力,因此这个时期黑白相间的单调色彩,是锻炼他们视力与眼球发展的最佳图案。目随物动,不但是视力和眼球的发展,更是智力的发育。

【微笑而视与情感发展】如果说新生宝宝的微笑,是因为肚子胀气而特有的反应(医生和专家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那么2个月开始,小朋友就会露出第一次真正的微笑;自从3-4个月开始,小朋友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表情,微笑、大笑、怪笑,也许是各种不同的哭,尤其是在亲子互动之时,小朋友更是会开心地望着爸爸或妈妈笑个不停。这不但是面部肌肉盒感情世界的发展,更是一种社交关系的形成,小朋友开始与外界有了互动和联系。

【规律睡眠与生活习惯】妈妈觉得兄弟俩都是自从6个星期之时,睡眠就开始有规律可循,而且也有了一定的生活习惯与自我喜好。夜间的睡眠时间越来越长,而白天醒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而且醒的时候,也有了自己喜欢的事情,玩玩具,目不转睛地注视某物,摇头晃脑地左顾右盼,这些都说明了小朋友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成熟,已经开始脱离新生宝宝时期。

【支撑身体与肌肉锻炼】美国小朋友自从出生,儿医就会建议在妈妈的监督和保护下锻炼颈部肌肉(Tummy Time),在满月前,小朋友趴着时可以轻微地抬起头部,但只是短暂的几秒钟;随着月龄的增长,到3个月之时,头部就可以抬起很高,并且时间越来越长,比较强壮的小朋友,趴着抬头的同时,还可以左看右观一番。这些都是颈部肌肉发育的象征,小朋友变得越来越强壮,为4个月开始的翻身做准备。

妈妈最后语:以上经验分享,是不是会令很多新手妈妈的心态更轻松一些呢?其实妈妈觉得,当时照顾哥哥,因为也是新手妈妈,没有任何的经验,所以一直是一种战战兢兢的状态,唯恐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而到了照顾弟弟呢,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也可谓是将经验付诸实践,妈妈心里轻松踏实了许多,这也正如很多妈妈所谓的“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的实践”吧?不管怎么养,兄弟俩都是健康而快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