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喜欢读书理解内容亲子阅读提出问题 |
分类: 早期亲子共读 |
兄弟俩都是十足的小书虫,只要妈妈一有空闲,一定是偎依在一起亲子共读的,而且如今的兄弟俩,也有了自己阅读的习惯。如果是与妈妈一起读,两个小朋友(包括年仅2岁有余的弟弟),一坐1个小时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就有很多朋友问妈妈,兄弟俩坐在那里,是真的在听吗?还是心不在焉地坐着?其实怎么说呢!想必每位妈妈都有自己的判断依据,妈妈亦是如此,从以下几个方面便可以知晓小朋友对阅读的理解与喜爱。
(Oakland动物园出口处,坐狮子雕像上研读地图,07.04.2017)
【角色扮演】每次听完《神奇校车》的故事,哥哥都会和妈妈与弟弟进行角色扮演,说妈妈是奇怪的卷毛老师,而自己和弟弟则是卷毛老师的学生,每天早晨妈妈开车送哥哥去幼儿园,小朋友都会问,“卷毛老师,今天带我们去哪里呢?我们去海底探险吗?等下到海滩,我们的车就会径直开向大海,然后变成一艘潜水艇;爸爸是救生员蓝尼,他会大叫着阻止我们...”。然后还会装出一副在水中游泳的样子。
【提出问题】托马斯的故事书,每本的结束之处,都会有针对某个故事的相关问题,如:托马斯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胖总管为什么露出了笑脸?取决于哥哥的情绪(偶尔小朋友也有不愿意回答的时候),妈妈每讲完一个故事,都会问一些问题。即使书后没有问题,妈妈在读完故事之时,也会问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故事里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这样不但可以知晓哥哥是否理解了故事内容,而且还可以充分启发小朋友的思考能力。
【自编结局】很多时候,对于一些情节比较简单、而结局又可以丰富多彩的故事,妈妈都会请小朋友自编结局,妈妈将故事讲到一半,然后将书一合,便问哥哥,“你觉得结局会怎样”?如威威龙因为房间太乱而找不着娜娜公主的邀请函了,那后来怎么办了呢?哥哥的“结局”有多个版本:
- 威威龙可以请娜娜公主再寄一张邀请函给他;
- 威威龙可以把屋子整理一番,邀请函自己就出来了;
- 威威龙不能去参加音乐会,但可以请朋友与自己分享音乐会;
- 威威龙可以在音乐厅的门口或窗户偷听;
............
不管哥哥的自编结局是否现实可行,但如此这般,哥哥不但会感觉阅读充满了乐趣,而且对阅读的喜爱也将会更胜一筹。
【开动脑筋】一个故事讲完了,妈妈不但可以【提出问题】,而且还可以引导哥哥开动脑筋想办法,也可谓是启发多方位的思维角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厌的桌子角碰疼了歪歪兔,于是威威龙帮忙将桌子角锯成圆形的,但最终整张桌子都被锯没了;那么,除了将桌子角锯成圆形的,还有什么办法呢?在妈妈的启发下,哥哥会说:
- “可以请爸爸妈妈将桌子角包上海绵,就象我们家一样”;
- “也可以请歪歪兔下次小心一点”;
- “还可以用东西将尖尖的桌子角挡住,歪歪兔不能靠近,就不会碰头了”;
- “请妈妈换张圆角的桌子也行”。
也许,是因为家中有小弟弟的缘故,我们家具的尖角都是保护起来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哥哥也是想法多多。
【中英互译】哥哥是名副其实的双语小朋友,因此这中英互译,不但锻炼了语言能力,而且还可以检验哥哥对于故事的理解程度。一般来说,这个“游戏”是需要爸爸和妈妈配合来完成的,妈妈中文讲完一个故事,然后爸爸便问哥哥,这个故事听起来很有趣,但自己听不懂妈妈说的是什么,请哥哥帮忙复述一遍,哥哥复述的时候,妈妈会在旁边仔细听着,以检查小朋友到底记住或理解了多少;如果是爸爸讲故事,妈妈则会装着听不懂,还抱怨爸爸读的太快,请哥哥帮忙翻译。
【言传身教】一般来说,妈妈都有早餐后坐在沙发上读书的习惯,哪怕只是短短的5-10分钟,有时是自己读,而有时是为兄弟俩亲子阅读,耳濡目染地,小朋友们也有了如此习惯。周末的一天,早餐后爸爸妈妈都在忙碌着,而哥哥则说这几只熊是自己的宝宝,熊宝宝排排坐想听故事,于是自己一页一页地边读边讲,很是认真专注,一本不简单的书,还真读了90%以上。
(早餐后哥哥为熊宝宝们读书,07.04.2017)
【联系生活】将书本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或将实际生活与书本相结合,这种学以致用的能力,当哥哥还很年幼之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见“MM将绘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和“出游于《托马斯和朋友》的故事中”这两篇博文,妈妈在此就不多啰嗦了。
妈妈最后语:以上是妈妈判断哥哥的标准,那么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弟弟来说,妈妈又是如何判断呢?一般来说,会请弟弟去拿某本读过的书,如果拿对了,那就是听懂了;至于是否喜欢,每天只要妈妈在沙发上一坐下来,弟弟一定会第一时间从书柜里拿一本书,告诉妈妈“听听”,如果妈妈接过书,弟弟就会很开心地爬上沙发、坐到妈妈身旁。其实话又说回来,对于目前的弟弟,关键在于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至于接受多少、理解多少,真的很无关紧要。
前一篇:育儿的问题来自于妈妈的过度控制
后一篇:选择兴趣班,应以爱好与需求为基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