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学龄之前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发散思维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记得之前的一段时间,妈妈每天去幼儿园接哥哥,小朋友的中文老师都会向妈妈“告状”:“哎呀,JM不愿意写、不愿意画,更不愿意学习,这可怎么办啊”?的确,看着很多小朋友每天写写画画,都能带回家很多完成的“作业”,而哥哥呢,则完全凭心情,如果今天愿意写,那么也会带回来不少;反之则空手而归。听着老师的“告状”,妈妈偶尔也有想批评哥哥的冲动,但转念一想,学龄前开始幼儿园生活,初衷究竟是什么呢?难道真是学习吗?仔细想一想,妈妈不忘初心地告诉自己,哥哥学龄前,妈妈注重培养的是以下7个方面啊!
(共同玩乐高积木的兄弟俩,04.16.2017)
【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是自从小朋友出生以来,爸爸妈妈就一直在努力培养的,规律的作息时间,才是健康身体的保证之一。而学龄前开始幼儿园生活,则更是对此“规律”的一种加强与巩固,每天早晨要按时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开始一天有规律的学习生活,然后下午妈妈再按时去接;到家后也是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也可谓是为第二天做准备吧!
【健康的饮食习惯】自小建立的健康饮食习惯,哥哥将会受益终身的,虽说小朋友在家里的饮食也不怎么挑剔,但妈妈一人主厨,这饮食结构,不但比较单一,而且还是精细操作的,更是迎合哥哥口味的;那么幼儿园生活,不仅吃着大锅饭,而且饮食更加多样化,关键的一点则是,哥哥可以由此适应更多的口味,饮食习惯和结构,更加健康化。
【浓厚的求知欲望】其实妈妈并不主张幼儿园时期就开始系统的学习,虽说哥哥也是名副其实的“十万个为什么”小问题桶,但妈妈一直都是本着点到为止的原则,问一只回答一,绝不做二的延伸。为的是什么?是培养小朋友浓厚的求知欲望;因此这幼儿园生活,妈妈也是鼓励小朋友尽情地玩,在游戏中学习,以保持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等小学生涯时再努力探索。
【独立的自理能力】虽说哥哥是独立性比较强的小朋友,但在家里,对妈妈,多多少少还是有所依赖;那么开始幼儿园生活了呢?离开妈妈的怀抱,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单打独斗,这自理能力,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妈妈见过上了小学还要喂饭的小朋友,这一点在我们家里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发散的思维角度】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这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4岁之前,妈妈经常问哥哥的是,“你觉得应该怎么办”?而自从4周岁生日以来,妈妈则会追问,“还可以怎么解决”?“还有别的办法吗”?意在鼓励小朋友一个问题多方面解答,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也可谓是换位思考吧!
【创新的思考意识】这一点是老师“抱怨”最多的,说哥哥不喜欢写或画,但特别钟爱于乐高积木,几块积木在哥哥手里,不出几分钟,就会变成不同的造型,而且哥哥对于“杰作”的解释也是头头是道。其实...这也是妈妈所欣赏和鼓励的地方,搭乐高积木,不仅仅是搭积木这么简单,更是一种想象力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也是为将来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奠定基础吧!
【广泛的兴趣爱好】虽说亲子早教,妈妈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幼儿园,小朋友会接触到更多不同的事物和主题,这也是妈妈的初衷之一。虽说不想早早地就为哥哥选择兴趣爱好,但在学龄前,爸爸妈妈是想为哥哥提供尝试多种兴趣爱好的机会,然后由小朋友自行选择与决定,也可谓是自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吧!
妈妈最后语:其实,妈妈觉得,何为“学龄前”?就是系统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的年龄之前,那么对于还未开始小学生涯的哥哥来说,真的有必要将学习视为重中之重吗?也许是反其道而行之,妈妈倒是认为,在学龄前,如果有了以上7个方面做铺垫,那么这学年龄时,还会是问题吗?而且以上这7个方面,难道不更是小朋友生活和学习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吗?关于哥哥的学习能力以及园长“会玩更会学”的观点,妈妈在“爸爸再一次参加哥哥幼儿园的家长会”一文中已详细说到,这里就不做过多的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