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貌似小事,在小朋友的世界则是大事

(2017-04-10 05:44:42)
标签:

育儿

不同世界

同理之心

孩子世界

情感培养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小朋友们的世界,与爸爸妈妈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也正是因为此,行之有效的妈妈育儿,不但要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妈妈育儿,请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思考”),而且很多在爸爸妈妈眼中不足为奇的小事情,在小朋友们的世界,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桩。妈妈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很多时候,兄弟俩的大哭大闹与不可理喻,也就变得很容易理解,冲突的解决也就变得手到擒来。

貌似小事,在小朋友的世界则是大事
(周末带小朋友们参加糖果工厂,01.14.2017)

【参加幼儿园活动】自从哥哥去年开始幼儿园生活以来,需要家长配合参加的活动还真不少,妈妈的社交活动也开始变得多了起来,如:中国年(“参加哥哥幼儿园的中国年庆祝活动”)、母亲节(“与明同庆第一个真正意义的母亲节”)等,虽说这些活动都是邀请家长参加,换言之就是家长都是出于自愿而参加,并没有强求。爸爸和妈妈每次都是积极响应“号召”,即使有时候爸爸无法请假,那么妈妈也会带着弟弟共同前往。

也正是缘于自愿的原则,妈妈也注意到,有那么几位小朋友的家长,几乎每次活动都是缺席的,虽说在妈妈看来,因为工作无法脱身,也是情有可原,也是小事一桩;但在小朋友们的心目中,却并非如此简单,妈妈清楚地看到这几位小朋友眼神中的失落与伤心,估计是在想,“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妈妈可以参加,而我的爸爸妈妈就不来?他们不爱我吗”?感觉真是一次活动,就令小朋友们质疑爸爸妈妈的爱,有点得不偿失哦!

【偏爱而有失公平】弟弟是哥哥幼儿园里其他大哥哥、大姐姐的共宠,更是大家的活玩具;而妈妈呢,也是大家喜欢的阿姨角色;因此每天下午去接哥哥,只要一见妈妈和弟弟出现在教室或户外的大门口,小朋友们一定会一窝蜂地拥过来,不但对弟弟既搂又抱,而且还争先恐后地告诉妈妈一些事情。而此时,慢三拍的哥哥,也是出于“反正妈妈和弟弟是我的”心理,总会姗姗来迟,在一群小朋友身后,有种挤不过来、也插不上嘴的感觉。

按理来说,此时的妈妈,应该是按顺序听小朋友们说话,但也是出于“我是JM的妈妈”,妈妈总是从人群将哥哥拉到自己身边,并且告诉其他小朋友“我们可以听JM先说吗”?也会有小朋友反问“为什么”?妈妈一句简单的回答,“因为我是JM的妈妈”。虽说此事很微不足道,也虽说妈妈偏爱自己的儿子而有失公平,但…此时妈妈的角色,是妈妈,不是大家的阿姨,更不是幼儿园的老师,所以就是要给哥哥一种独一无二的优待,也是以另一种方式在告诉哥哥,“你在妈妈眼中是最重要而无人能比的”。也许有的朋友会持反对意见,但妈妈个人觉得,这也是对小朋友自信心的一种建立与培养吧?

【由玩具主人决定】以中国的传统习俗,有客人来家里玩,作为主人公,那么一定要把客人招待好,哥哥的玩具随便玩;回家时想把哥哥的玩具据为己有,妈妈也要劝说哥哥拱手相送,真的是这样吗?在我们家,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形,小朋友来家里做客,问妈妈,“阿姨,我可以玩这辆车吗”?妈妈没有回答“可以”或“随便玩”,而是告诉小朋友,“这是MM的车子,你要问他才可以,阿姨做不了主”;而小客人要离开之时,一定要把哥哥的车子带回家玩,再次来征求妈妈的意见,而此时的妈妈,是笑而不答,“你自己去问MM哥哥,好吗”?

哥哥不同意,那就真的对不起了,因为哥哥是玩具的主人,因此只能是由哥哥说了算。虽说妈妈也因为此而有失面子,很多时候,也觉得很对不起朋友,但…如果妈妈一定要说服哥哥同意,那么在小朋友内心的阴影将是什么?是我重要?还是妈妈的面子更重要?妈妈是爱我?还是更爱自己的面子?还是更爱其他的小朋友?如此以来,不但我们本来很亲密的母子关系会产生隔阂,而且哥哥还会对其他小朋友产生敌对思想。再者之,妈妈并没有为哥哥的“不同意”冠上“自私”的帽子,四岁的小朋友不愿意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不是自私,而是一种物权意识。

【言而无信的气愤】这里说的是哥哥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小男生叛逆与调皮的天性(“四岁小男生,天性使然的叛逆与调皮”),奈谁也无方,因此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明知故犯,也就屡见不鲜。妈妈不记得是因为什么事情了,一天哥哥就是不听老师的话,于是老师便说,“如果再不听,我就告诉你妈妈”,相信没有小朋友愿意老师向妈妈告状,闻听此言,哥哥立马停下老师所制止的事情,按理是听了老师的话,老师不应该再向妈妈告状,但下午接的时候,老师还是违背自己的诺言而告诉了妈妈。

妈妈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站在自己身边的哥哥,非常生气,果不其然,出了教室门,哥哥就大发脾气地说,“老师说话不算数,她说我如果不停下来,她就告诉妈妈,为什么我停下来了,她还要告诉妈妈”?刚开始妈妈对于哥哥的大发脾气,还很不理解,而且还有想批评哥哥的冲动,但仔细一想,小朋友说得也有道理啊!哥哥生气的,并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老师没有说到做到,是一种言而无信,更是一种信任感的缺失。虽说在妈妈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相信在四岁哥哥的心目中,这位老师的形象会大打折扣。

妈妈最后语:其实妈妈觉得,与其说是站在小朋友的高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妈妈的爱,是与孩子站在相同的高度”),倒不如说,如此的大事与小事,正是与小朋友培养感情、建立安全感的最佳时机;与此同时,也教会小朋友凡事要站在他人角度考虑,也可谓是同理心的培养吧(“四段简短对话,培养小朋友的同理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