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约见牙医例行检查清洁牙齿洁牙护牙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美国小朋友满三岁就要开始约见牙医了,频率是每6个月一次,一般来说就是简单的牙齿清洁和例行检查,而且明明的儿医也多次提醒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忽视这个问题,再说呢,妈妈有家族遗传的牙周疾病,因此对于明亮兄弟的牙齿健康,一定是会注意再注意的。于是爸爸在两个月前就帮明明约了这周二(12月22日)第一次见牙医。

在美国,从大人到孩子,几乎是每个人都非常痛恨牙医,因此爸爸对于明明的牙医之约,一直是一种担心的心态,而妈妈则是非常地胸有成竹,事实证明,明明的表现真是超级棒。小朋友的配合是最主要的,但与妈妈的前期思想工作、耐心引导以及牙医的善解人意,也是分不开的。妈妈这里就将明明的经历与自己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预约后的耳边风】自从两个月前爸爸帮明明确定了牙医的约见时间之后,妈妈就开始频繁地在明明耳边吹“咱们要找个叔叔帮你检查一下牙齿,再让叔叔教你怎么刷牙”之风。说是频繁,其实也不是没完没了的唠叨,而是每天早晨妈妈协助明明刷牙之时,有事没事地提一句,也是让小朋友做到心中有数。
【妈妈是反面教材】妈妈有家族遗传的牙周疾病,经历了两次怀孕之后更是严重(“备孕期间不容忽视的牙医检查与治疗”),时不时牙龈肿痛或口腔不适就来袭一番,明明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同时,也对妈妈表现出了无比的同情,而且还说“请爸爸打电话,找叔叔检查一下”;于是乎,这就成为教育小朋友的一个好机会,“明明不要牙齿痛痛,所以一定要请叔叔好好检查一下牙齿,好不好”?明明一定会欣然答应的,也是如此,小朋友便理解了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提前一星期预热】眼看着距离明明预约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了,妈妈从图书馆借来关于小朋友看牙的绘本和童书,平日的亲子阅读就以这类图书为主,叔叔检查牙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通过绘本,小朋友也有了大概的了解,也算是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到时一躺上诊床、一看到各种洁牙设备,明明就不知所措地惊恐万分吧!
【约见当天的唠叨】前期做了那么多的铺垫工作,今天终于到了约见的日子,妈妈的唠叨也就从此而开始,不断地告诉明明“下午要请叔叔检查牙齿”的同时,妈妈还不断地帮小朋友回忆绘本中的内容,“你记得阿姨是怎么给大龙检查牙齿的吗”?“小猴不愿意让叔叔检查牙齿,也不好好刷牙,所以他牙齿痛得在地上打滚”......

【首次用牙医一词】两个月以来,就在约见的当天,妈妈才第一次告诉了明明“牙医”这个词,之前一直用“叔叔”是为了不让明明对于“牙医”产生反感。妈妈说“今天下午要去请牙医叔叔帮明明检查牙齿了”;明明问“什么是牙医”?妈妈答“就是检查牙齿的医生”;明明说“就象医生阿姨一样,对吗”?妈妈说“对”!小朋友是非常喜欢自己的儿医,将“儿医”与“牙医”联系上,岂不是又让明明的心理放松了许多?
【说话要注意措辞】两个月以来,妈妈只有在约见的当天才【首次用牙医一词】,而且在平日的话语中,也是非常注意措辞的,妈妈没有用“牙医看牙齿”,而只是说“请叔叔检查牙齿,教明明刷牙”,也是以此解除小朋友内心的困惑,“要去看牙,我的牙齿怎么了?生病了吗?”而“检查”一词在明明心目中,就如同每次弟弟和自己的例行体检一样,去医院“玩”一趟就回家。
【家长态度很重要】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小朋友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爸爸妈妈的态度。就如明明看牙,如果刚一开始,爸爸妈妈就是一副艰难、不情愿、讨厌牙医的情绪,想必耳濡目染地一定会传递给小朋友一个信息,“见牙医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我不要去”。而妈妈则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对策,一直以来给明明的感觉就是,咱们就是去看一位叔叔、请叔叔检查一下明明的牙齿,有如平时去朋友家做客一般随意而自然。
【心态轻松是关键】除了【家长态度很重要】,那么明明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下午在开车去牙医诊所的路上,妈妈一直就给明明一种轻松的感觉,今天的出行如同往日里驾车出游、去朋友家做客一般,路遇堵车也不焦不躁,预感将要迟到之时,也轻松地给叔叔或阿姨打去电话而提前告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给小朋友一种错觉,“不就是去看牙医叔叔嘛,没什么大不了的,肯定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视牙医诊室为家】到了牙医诊所,妈妈还是力争让明明保持一种放松的心态,不但和小朋友说说笑笑,而且允许明明在等待区自由走动的同时,也可以摸一摸圣诞装饰、玩一玩小火车。除此之外,妈妈还努力将诊所里的东西与家中和书中的物品联想起来,如诊床,告诉明明就象妈妈给弟弟喂母乳坐的椅子一样;头顶上的强光灯,被妈妈说成象托马斯为灯塔送去的灯泡一样。

【大小事征求意见】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妈妈都是顺从明明的意愿而不强迫小朋友,也是让明明自己做选择和决定,比如说,是自己爬上诊床、还是妈妈抱上去?是要爸爸陪、还是妈妈陪?清洁口腔,是象在家里一样漱口、还是请牙医用水冲?要给明明用牙线清洁的时候,是请妈妈帮忙、还是牙医操作?
【主配角界限明确】除了【大小事征求意见】,在整个检查牙齿的过程中,明明都是主角,而妈妈则是配角,配合明明,配合牙医。牙医问问题,基本都是由明明自己回答;而牙齿提出任何的建议和要求,也都是直接和小朋友说,妈妈只是做个旁听者。这样一来,也是对明明的充分尊重而不产抗拒心理吧!
【妈妈预设杀手锏】虽说妈妈对于明明这天的看牙医是胸有成竹,但还是担心有“万一”的情况发生,明明不配合怎么办?明明哭闹着不愿进诊所怎么办?拒绝牙医做检查怎么办?于是在临走的时候,偷偷地在包里装了一件明明喜欢的小礼物,又装了明明喜欢的小零食,想的是,“万一”情况发生,小礼物和小零食,肯定是可以哄住明明的,但…妈妈的这些心机,真是毫无用武之地啊!

【牙医的善解人意】其实明明所约见的牙医并不是专业的儿童牙医,诊所也不是完全针对小朋友的,只是爸爸妈妈的普通牙医(美国专业儿童牙医和诊所很少),但通过妈妈的了解,儿医自己也有两个孩子,也只有4岁和7岁,而且这位牙医真的是很耐心、很细心、也很善解人意,并且非常了解小朋友的心理,也知道如何连哄带骗地让小朋友乖乖就擒。
【凡事预先告明明】妈妈觉得这一点很关键,牙医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如用牙线、冲洗等),都会提前告诉明明,并且用小朋友熟悉和能够理解的词汇,向其描述将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比如说用水冲洗牙床之时,牙医告诉明明会有痒痒、凉凉的感觉,而且还用手指轻轻地挠一挠明明的胳膊,告诉明明”就是这样的感觉“。
【清洁过程如游戏】也是出于【牙医的善解人意】,整个清洁牙齿的过程,有如与明明做游戏一般,将明明比喻成大鳄鱼张开大嘴;用水冲洗明明的牙齿和牙床时,说是在给鳄鱼的大嘴挠痒痒;让明明舌头向左向右以便检查牙齿时,牙医自己伸出舌头,让明明有样学样,看谁的舌头长、看谁学得象......反正整个过程,牙医都是让明明感觉到自己在做一个又一个的游戏。

【许诺事后有奖励】出于对小朋友心理的了解,牙医一见到明明之时,就向明明保证,只是做简单的检查,肯定不会让明明有任何的不舒服,就如同爸爸妈妈每天帮明明刷牙一样简单,如果明明有任何的不愿意或不舒服,都可以及时向牙医提出来;并且,牙医还许下诺言,如果明明很乖、很配合的话,结束后会有小奖励,而且明明可以自己挑选奖励的物品。妈妈想,不为别的,就单为这奖励,明明也会乖乖地束手就擒。

【新鲜事物诱惑大】除了软件设备到位外,第一次进牙医诊所的明明,也是对很多新鲜事物表现出了强大的兴趣,无形中也转移了小朋友的注意力。躺在诊床上,悠闲地看着动画片,而且还第一次尝试了“神奇”的耳机,小朋友不断地问妈妈“声音怎么在这里面啊”?

【牙医建议与提醒】小朋友第一次约见牙医,就是做全面的口腔检查和简单的牙齿清洁,再就是教妈妈如何为明明做清洁,当牙医听说了明明平日里在家如何洁牙护牙的,说是妈妈和明明做得太棒了,继续保持下去就好,详情大家可以参见“三岁明明自小养成的洁牙护牙好习惯”一文,妈妈在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妈妈最后语:有了第一次开心而愉快的牙医之约,明明一出诊所大门,就问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再来”?看来,这初次印象还真的是非常重要,爸爸妈妈也真心地希望明明不要如谈虎色变般地拒绝牙医,当然,平日里一定要做好牙齿的清洁与保护工作,这才是重中之重。最后,再来几张小朋友在诊室的随拍吧,明明真可谓是表情多多地好似在享受一般。

在美国,从大人到孩子,几乎是每个人都非常痛恨牙医,因此爸爸对于明明的牙医之约,一直是一种担心的心态,而妈妈则是非常地胸有成竹,事实证明,明明的表现真是超级棒。小朋友的配合是最主要的,但与妈妈的前期思想工作、耐心引导以及牙医的善解人意,也是分不开的。妈妈这里就将明明的经历与自己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预约后的耳边风】自从两个月前爸爸帮明明确定了牙医的约见时间之后,妈妈就开始频繁地在明明耳边吹“咱们要找个叔叔帮你检查一下牙齿,再让叔叔教你怎么刷牙”之风。说是频繁,其实也不是没完没了的唠叨,而是每天早晨妈妈协助明明刷牙之时,有事没事地提一句,也是让小朋友做到心中有数。
【妈妈是反面教材】妈妈有家族遗传的牙周疾病,经历了两次怀孕之后更是严重(“备孕期间不容忽视的牙医检查与治疗”),时不时牙龈肿痛或口腔不适就来袭一番,明明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同时,也对妈妈表现出了无比的同情,而且还说“请爸爸打电话,找叔叔检查一下”;于是乎,这就成为教育小朋友的一个好机会,“明明不要牙齿痛痛,所以一定要请叔叔好好检查一下牙齿,好不好”?明明一定会欣然答应的,也是如此,小朋友便理解了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提前一星期预热】眼看着距离明明预约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了,妈妈从图书馆借来关于小朋友看牙的绘本和童书,平日的亲子阅读就以这类图书为主,叔叔检查牙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通过绘本,小朋友也有了大概的了解,也算是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到时一躺上诊床、一看到各种洁牙设备,明明就不知所措地惊恐万分吧!
【约见当天的唠叨】前期做了那么多的铺垫工作,今天终于到了约见的日子,妈妈的唠叨也就从此而开始,不断地告诉明明“下午要请叔叔检查牙齿”的同时,妈妈还不断地帮小朋友回忆绘本中的内容,“你记得阿姨是怎么给大龙检查牙齿的吗”?“小猴不愿意让叔叔检查牙齿,也不好好刷牙,所以他牙齿痛得在地上打滚”......

【首次用牙医一词】两个月以来,就在约见的当天,妈妈才第一次告诉了明明“牙医”这个词,之前一直用“叔叔”是为了不让明明对于“牙医”产生反感。妈妈说“今天下午要去请牙医叔叔帮明明检查牙齿了”;明明问“什么是牙医”?妈妈答“就是检查牙齿的医生”;明明说“就象医生阿姨一样,对吗”?妈妈说“对”!小朋友是非常喜欢自己的儿医,将“儿医”与“牙医”联系上,岂不是又让明明的心理放松了许多?
【说话要注意措辞】两个月以来,妈妈只有在约见的当天才【首次用牙医一词】,而且在平日的话语中,也是非常注意措辞的,妈妈没有用“牙医看牙齿”,而只是说“请叔叔检查牙齿,教明明刷牙”,也是以此解除小朋友内心的困惑,“要去看牙,我的牙齿怎么了?生病了吗?”而“检查”一词在明明心目中,就如同每次弟弟和自己的例行体检一样,去医院“玩”一趟就回家。
【家长态度很重要】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小朋友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爸爸妈妈的态度。就如明明看牙,如果刚一开始,爸爸妈妈就是一副艰难、不情愿、讨厌牙医的情绪,想必耳濡目染地一定会传递给小朋友一个信息,“见牙医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我不要去”。而妈妈则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对策,一直以来给明明的感觉就是,咱们就是去看一位叔叔、请叔叔检查一下明明的牙齿,有如平时去朋友家做客一般随意而自然。
【心态轻松是关键】除了【家长态度很重要】,那么明明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下午在开车去牙医诊所的路上,妈妈一直就给明明一种轻松的感觉,今天的出行如同往日里驾车出游、去朋友家做客一般,路遇堵车也不焦不躁,预感将要迟到之时,也轻松地给叔叔或阿姨打去电话而提前告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给小朋友一种错觉,“不就是去看牙医叔叔嘛,没什么大不了的,肯定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视牙医诊室为家】到了牙医诊所,妈妈还是力争让明明保持一种放松的心态,不但和小朋友说说笑笑,而且允许明明在等待区自由走动的同时,也可以摸一摸圣诞装饰、玩一玩小火车。除此之外,妈妈还努力将诊所里的东西与家中和书中的物品联想起来,如诊床,告诉明明就象妈妈给弟弟喂母乳坐的椅子一样;头顶上的强光灯,被妈妈说成象托马斯为灯塔送去的灯泡一样。

【大小事征求意见】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妈妈都是顺从明明的意愿而不强迫小朋友,也是让明明自己做选择和决定,比如说,是自己爬上诊床、还是妈妈抱上去?是要爸爸陪、还是妈妈陪?清洁口腔,是象在家里一样漱口、还是请牙医用水冲?要给明明用牙线清洁的时候,是请妈妈帮忙、还是牙医操作?
【主配角界限明确】除了【大小事征求意见】,在整个检查牙齿的过程中,明明都是主角,而妈妈则是配角,配合明明,配合牙医。牙医问问题,基本都是由明明自己回答;而牙齿提出任何的建议和要求,也都是直接和小朋友说,妈妈只是做个旁听者。这样一来,也是对明明的充分尊重而不产抗拒心理吧!
【妈妈预设杀手锏】虽说妈妈对于明明这天的看牙医是胸有成竹,但还是担心有“万一”的情况发生,明明不配合怎么办?明明哭闹着不愿进诊所怎么办?拒绝牙医做检查怎么办?于是在临走的时候,偷偷地在包里装了一件明明喜欢的小礼物,又装了明明喜欢的小零食,想的是,“万一”情况发生,小礼物和小零食,肯定是可以哄住明明的,但…妈妈的这些心机,真是毫无用武之地啊!

【牙医的善解人意】其实明明所约见的牙医并不是专业的儿童牙医,诊所也不是完全针对小朋友的,只是爸爸妈妈的普通牙医(美国专业儿童牙医和诊所很少),但通过妈妈的了解,儿医自己也有两个孩子,也只有4岁和7岁,而且这位牙医真的是很耐心、很细心、也很善解人意,并且非常了解小朋友的心理,也知道如何连哄带骗地让小朋友乖乖就擒。
【凡事预先告明明】妈妈觉得这一点很关键,牙医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如用牙线、冲洗等),都会提前告诉明明,并且用小朋友熟悉和能够理解的词汇,向其描述将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比如说用水冲洗牙床之时,牙医告诉明明会有痒痒、凉凉的感觉,而且还用手指轻轻地挠一挠明明的胳膊,告诉明明”就是这样的感觉“。
【清洁过程如游戏】也是出于【牙医的善解人意】,整个清洁牙齿的过程,有如与明明做游戏一般,将明明比喻成大鳄鱼张开大嘴;用水冲洗明明的牙齿和牙床时,说是在给鳄鱼的大嘴挠痒痒;让明明舌头向左向右以便检查牙齿时,牙医自己伸出舌头,让明明有样学样,看谁的舌头长、看谁学得象......反正整个过程,牙医都是让明明感觉到自己在做一个又一个的游戏。

【许诺事后有奖励】出于对小朋友心理的了解,牙医一见到明明之时,就向明明保证,只是做简单的检查,肯定不会让明明有任何的不舒服,就如同爸爸妈妈每天帮明明刷牙一样简单,如果明明有任何的不愿意或不舒服,都可以及时向牙医提出来;并且,牙医还许下诺言,如果明明很乖、很配合的话,结束后会有小奖励,而且明明可以自己挑选奖励的物品。妈妈想,不为别的,就单为这奖励,明明也会乖乖地束手就擒。

【新鲜事物诱惑大】除了软件设备到位外,第一次进牙医诊所的明明,也是对很多新鲜事物表现出了强大的兴趣,无形中也转移了小朋友的注意力。躺在诊床上,悠闲地看着动画片,而且还第一次尝试了“神奇”的耳机,小朋友不断地问妈妈“声音怎么在这里面啊”?

【牙医建议与提醒】小朋友第一次约见牙医,就是做全面的口腔检查和简单的牙齿清洁,再就是教妈妈如何为明明做清洁,当牙医听说了明明平日里在家如何洁牙护牙的,说是妈妈和明明做得太棒了,继续保持下去就好,详情大家可以参见“三岁明明自小养成的洁牙护牙好习惯”一文,妈妈在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妈妈最后语:有了第一次开心而愉快的牙医之约,明明一出诊所大门,就问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再来”?看来,这初次印象还真的是非常重要,爸爸妈妈也真心地希望明明不要如谈虎色变般地拒绝牙医,当然,平日里一定要做好牙齿的清洁与保护工作,这才是重中之重。最后,再来几张小朋友在诊室的随拍吧,明明真可谓是表情多多地好似在享受一般。
前一篇:生活无处不学习,三岁明明做家务
后一篇:没有圣诞树的圣诞节也一样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