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选择幼儿园美国入园 |
分类: 幼儿园之生活 |
爸爸妈妈一直的想法和决定就是,明明满三周岁再开始幼儿园生活,而且呢...明明满三周岁正值金秋十月,然后便是美国的Holiday
Seasons(假日季节)了,爸爸频繁休假,不但不利于小朋友尽快适应新生活,而且还想着要趁此机会带兄弟俩出去游玩呢!于是便将明明的入园时间推迟至2016年1月份,而2015年的最后三个月,便是为三岁明明寻找幼儿园的时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确目标】在爸爸妈妈决定开始为明明搜索幼儿园信息之时,先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这样可以做到找寻目标的明确而具体。
是选择而非必须:对于明明来说,三岁入学,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必须,毕竟妈妈还是要在家里照顾弟弟的,所以说心里话,明明是不是去幼儿园,真的很无所谓。
入园的真实目的:鉴于“是选择而非必须”,因此明明入园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让小朋友去适应一种有约束、有纪律的集体生活,也算是为将来做名真正的小学生而奠定基础吧!
决定幼儿园类型:在美国,幼儿园大致有两种,家庭式的和中心式的。家庭式的顾名思义就是在家中的幼儿园(Home-Based),受到场地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般来说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小朋友的年龄参差不齐,可能还会有小婴儿;而中心式的幼儿园,应该说规模比较大,而且是会以年龄来分班的。妈妈的想法是,让明明去幼儿园,也是一种社交能力的学习,因此,中心式的幼儿园是首选,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同龄小朋友;但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式幼儿园,也可以考虑。
中英双语或英文:为了加强明明的中文学习,那么中英双语的肯定是首选;如果可以找到Immersion(沉浸式)的幼儿园,更是理想之举;英文的幼儿园则是最后的选择。而且妈妈还说,如果是英文的幼儿园,那么每周只去2-3天,其余的时间和妈妈在家,一样可以加强中文的学习;而如果是中英双语的,则考虑一周5天。(注:Immersion的幼儿园,不仅老师说中文,而且还要教中文的读写。)
玩与学孰重孰轻:爸爸妈妈送明明去幼儿园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不是为了学知识,因此在选择的时候,都是寻找一些以玩为主的,也可谓是寓教于乐、玩也是一种学习吧!
入园的最小年龄:因为考虑到弟弟满18个月或两周岁也准备送去幼儿园,因此在为哥哥选择幼儿园之时,也会考虑一下入园的最小年龄,以便为弟弟做准备。
【信息来源】在寻找的过程中,爸爸妈妈的信息来源有:网上搜索,朋友推荐,和FaceBook妈妈群的信息;当然,也少不了相关网站上相识与不相识爸爸妈妈们对于幼儿园的评价以及切身感受。
【爸妈合作】历时一个星期,爸爸妈妈都搜集到了一些信息,然后便将所有的信息综合,根据朋友的推荐以及网络评价,还有就是地理位置以及爸爸妈妈的最初印象,从中初选了10家幼儿园,这10家幼儿园,几乎是完全符合【明确目标】中爸爸妈妈的要求。
【邮件询情】通过幼儿园的网站,可以了解到一些基本的信息,但有些具体的问题,还是无从知晓的,如学费和午餐等。于是爸爸便将想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然后找到学校的联系方式,一一写邮件去详细询问情况。
【仔细筛选】在【爸妈合作】中提到的10家初选幼儿园,有中英双语的,也有英文的,因此根据所回复的信息,包括学费是否在预算内,以及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回答是否满意或适合明明,妈妈又经过仔细的筛选,本着先考虑双语的幼儿园的原则,而双语幼儿园中先考虑中心式的,从中又选择出了3家。
【实地考察】经过【仔细筛选】后脱颖而出的3家幼儿园,也可谓是爸爸妈妈准备预约参观的,但在预约之前,妈妈特意请爸爸开车去幼儿园实地考察,主要是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经过实地考察,要么车程较远,要么整体环境不佳,最后只剩下可怜的一家幼儿园决定预约参观。
【预约参观】既然决定预约参观了,那么妈妈又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仔细而认真地研究了学校的网站,也是想多了解一些信息吧!为了能够看到幼儿园的真实情况(包括老师和学生),妈妈特意预约了上午10-11点的参观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正是小朋友户外活动以及上午加餐时间,妈妈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师。(至于参观的结果和决定,妈妈会在另一篇博文中详细分享。)
【准备问题】在【预约参观】后,妈妈经过仔细的考虑,还列了一个问题清单,把自己所关心以及想了解的问题都一一列出。事实证明,这个问题清单是大没有必要,因为在与园长的谈话中,很多的问题,园长就已经向爸爸妈妈介绍了,如:如何与家长保持联系;象每日饮食之类的,还未问,园长就已经给了爸爸妈妈一份11月份的菜单名细(包括午餐和两次加餐)。
(问题清单之截图)
【背景调查】在美国,如果爸爸妈妈愿意,而且感觉有必要的话,可以对幼儿园以及老师做背景调查(Background Check),因为所有的幼儿园和老师,都是在相关的政府部门有备案的,可以调查是否有犯罪前科,是否接受过相关的惩罚或警告。爸爸妈妈考虑再三,觉得没有必要,还是免去这个麻烦吧!
妈妈最后语:为小朋友寻找幼儿园一事,可大可小,完全取决于爸爸妈妈的心态,可以随随便便地找一家,也可以认认真真地当一件事情、一项工作来做。因为明明自出生就一直是妈妈独自照顾,因此妈妈不想将小朋友随随便便交入他人之手,因此在寻找幼儿园这件事上,还是非常谨慎而认真的,至少要自己90%的满意方可下决定。
【明确目标】在爸爸妈妈决定开始为明明搜索幼儿园信息之时,先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这样可以做到找寻目标的明确而具体。
是选择而非必须:对于明明来说,三岁入学,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必须,毕竟妈妈还是要在家里照顾弟弟的,所以说心里话,明明是不是去幼儿园,真的很无所谓。
入园的真实目的:鉴于“是选择而非必须”,因此明明入园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让小朋友去适应一种有约束、有纪律的集体生活,也算是为将来做名真正的小学生而奠定基础吧!
决定幼儿园类型:在美国,幼儿园大致有两种,家庭式的和中心式的。家庭式的顾名思义就是在家中的幼儿园(Home-Based),受到场地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般来说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小朋友的年龄参差不齐,可能还会有小婴儿;而中心式的幼儿园,应该说规模比较大,而且是会以年龄来分班的。妈妈的想法是,让明明去幼儿园,也是一种社交能力的学习,因此,中心式的幼儿园是首选,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同龄小朋友;但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式幼儿园,也可以考虑。
中英双语或英文:为了加强明明的中文学习,那么中英双语的肯定是首选;如果可以找到Immersion(沉浸式)的幼儿园,更是理想之举;英文的幼儿园则是最后的选择。而且妈妈还说,如果是英文的幼儿园,那么每周只去2-3天,其余的时间和妈妈在家,一样可以加强中文的学习;而如果是中英双语的,则考虑一周5天。(注:Immersion的幼儿园,不仅老师说中文,而且还要教中文的读写。)
玩与学孰重孰轻:爸爸妈妈送明明去幼儿园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不是为了学知识,因此在选择的时候,都是寻找一些以玩为主的,也可谓是寓教于乐、玩也是一种学习吧!
入园的最小年龄:因为考虑到弟弟满18个月或两周岁也准备送去幼儿园,因此在为哥哥选择幼儿园之时,也会考虑一下入园的最小年龄,以便为弟弟做准备。
【信息来源】在寻找的过程中,爸爸妈妈的信息来源有:网上搜索,朋友推荐,和FaceBook妈妈群的信息;当然,也少不了相关网站上相识与不相识爸爸妈妈们对于幼儿园的评价以及切身感受。
【爸妈合作】历时一个星期,爸爸妈妈都搜集到了一些信息,然后便将所有的信息综合,根据朋友的推荐以及网络评价,还有就是地理位置以及爸爸妈妈的最初印象,从中初选了10家幼儿园,这10家幼儿园,几乎是完全符合【明确目标】中爸爸妈妈的要求。
【邮件询情】通过幼儿园的网站,可以了解到一些基本的信息,但有些具体的问题,还是无从知晓的,如学费和午餐等。于是爸爸便将想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然后找到学校的联系方式,一一写邮件去详细询问情况。
【仔细筛选】在【爸妈合作】中提到的10家初选幼儿园,有中英双语的,也有英文的,因此根据所回复的信息,包括学费是否在预算内,以及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回答是否满意或适合明明,妈妈又经过仔细的筛选,本着先考虑双语的幼儿园的原则,而双语幼儿园中先考虑中心式的,从中又选择出了3家。
【实地考察】经过【仔细筛选】后脱颖而出的3家幼儿园,也可谓是爸爸妈妈准备预约参观的,但在预约之前,妈妈特意请爸爸开车去幼儿园实地考察,主要是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经过实地考察,要么车程较远,要么整体环境不佳,最后只剩下可怜的一家幼儿园决定预约参观。
【预约参观】既然决定预约参观了,那么妈妈又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仔细而认真地研究了学校的网站,也是想多了解一些信息吧!为了能够看到幼儿园的真实情况(包括老师和学生),妈妈特意预约了上午10-11点的参观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正是小朋友户外活动以及上午加餐时间,妈妈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师。(至于参观的结果和决定,妈妈会在另一篇博文中详细分享。)
【准备问题】在【预约参观】后,妈妈经过仔细的考虑,还列了一个问题清单,把自己所关心以及想了解的问题都一一列出。事实证明,这个问题清单是大没有必要,因为在与园长的谈话中,很多的问题,园长就已经向爸爸妈妈介绍了,如:如何与家长保持联系;象每日饮食之类的,还未问,园长就已经给了爸爸妈妈一份11月份的菜单名细(包括午餐和两次加餐)。
【背景调查】在美国,如果爸爸妈妈愿意,而且感觉有必要的话,可以对幼儿园以及老师做背景调查(Background Check),因为所有的幼儿园和老师,都是在相关的政府部门有备案的,可以调查是否有犯罪前科,是否接受过相关的惩罚或警告。爸爸妈妈考虑再三,觉得没有必要,还是免去这个麻烦吧!
妈妈最后语:为小朋友寻找幼儿园一事,可大可小,完全取决于爸爸妈妈的心态,可以随随便便地找一家,也可以认认真真地当一件事情、一项工作来做。因为明明自出生就一直是妈妈独自照顾,因此妈妈不想将小朋友随随便便交入他人之手,因此在寻找幼儿园这件事上,还是非常谨慎而认真的,至少要自己90%的满意方可下决定。
前一篇:初为人母,轻松护理小朋友之碎碎念
后一篇:生活中努力培养明明独立思考的能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