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不是育儿路上的一剂灵丹妙药

(2015-01-06 23:41:17)
标签:

育儿

幼儿入托

家庭教育

家庭资源

父母责任

分类: 幼儿园之生活
自从知道妈妈再次怀孕,且随着妈妈孕期的推进,再加之亮亮的预产期即将到来,令很多朋友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件事情便是:妈妈为什么不将明明送去幼儿园?这样妈妈岂不是可以轻松很多?妈妈对此问题的回答,其实在题为“明明三岁开始幼儿园生活的四点理由”的博文中已经详细说到,在这里就不再多做啰嗦了。

幼儿园不是育儿路上的一剂灵丹妙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每个家庭的现实情况不同,每位家长的育儿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家中是双职工而又无老人帮忙照顾小朋友,那么早早地开始幼儿园生活,也无可非议,也是出于一种无奈的选择吧!

但妈妈身边倒也有不少的全职妈妈,早早地将小朋友送去幼儿园,其中的理由千千万万,但追踪溯源只有一点:在育儿路上,妈妈们只要一遇到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送幼儿园”,请老师去管、去教,无非是将幼儿园视为小朋友成长道路上的一剂灵丹妙药,而妈妈的观点却是截然相反。

朋友一:“我家孩子总不好好吃饭,不管花心思做什么,他都不愿意吃,送去幼儿园,让老师喂,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吃,可能还吃得多点。”

也许,这位朋友的孩子去了幼儿园,真的可以好好吃饭,毕竟换了环境,也换了口味,但...这位妈妈有没有想过另一个方面的问题?自己面对一个孩子,您都没有耐心喂或换着花样做饭菜,那么幼儿园一位老师要面对好几个孩子,他们难道有时间、有耐心吗?

妈妈对这位朋友的看法则是,以此理由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妨将家中的饮食习惯及就餐环境改变一下,试一试是否行之有效。对于明明小朋友来说,他如果看到爸爸妈妈都一同坐下来吃饭,而且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小朋友也会受到此气氛的感染,狼吞虎咽地进食。

朋友二:“我家孩子太淘气了,每天在家里我都会担心磕磕碰碰出意外,还是送去幼儿园安全一些。”

孩子淘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如果孩子每天都乖乖地坐在哪里、或躺在哪里,估计这位朋友会更担心吧?而且孩子成长阶段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实话说,明明也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而且最严重的一次胳膊还上了绷带(“明明失足受伤,医生赞妈妈处理得当”)。妈妈们要做的、可以做的,就是将家中的保护措施做完善、想周到(“小朋友的安全=安全措施+安全意识”),尽力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送去幼儿园,也许环境更安全一些,毕竟那里是专业机构,但安全隐患也并不是可以完全排除的,生活中还是会出现很多不定因素,因此担心小朋友磕磕碰碰出意外,并不应该成为过早入托的理由。

朋友三:“这孩子脾气太坏、习惯太差,我真是一点耐心都没有了,送去幼儿园让老师管教吧!”

对于这位朋友,妈妈想说的是,小朋友脾气太坏、习惯太差,是和家庭环境与氛围有关,是受每天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影响,送去幼儿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妈妈在批评孩子的同时,不妨先检讨一下自己,自己有没有孩子身上的坏习惯(“孩子的坏习惯,请从父母自身找原因”)?孩子的坏习惯是从哪里学来的?孩子脾气不好、脾气暴躁,妈妈是否也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动怒?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与其发现问题再去解决、养成坏习惯再去纠正,不如妈妈们多考虑一步,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将很多的习惯一开始就做对做好。例如餐前洗手的习惯,自从明明六个月吃辅食以来,爸爸妈妈就要求小朋友洗了手才可以吃东西,久而久之,在明明的思维概念中“餐前洗手”已经成为固定模式,小朋友认为事情就是应该这样的,因此至今两岁多,凡是要吃饭必定先洗手,明明不但自己不会忘,而且有时还会提醒粗心的爸爸呢!

朋友四:“我会不惜一切代价送孩子去最好、最昂贵的幼儿园,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让其输在起跑线上。”

在选择幼儿园的观点上,想必每位爸爸或妈妈都会有自己的观点,但妈妈个人觉得,“不惜代价”、“最昂贵”,好象大没有必要吧?而且怎么样才算是“最好”呢?以这位朋友的观点,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其实也不绝对吧?而且贵的幼儿园就一定可以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吗?就一定会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吗?妈妈对此不持赞同意见。

在为明明选择幼儿园方面,妈妈会考虑的三个问题则是:1.价格适中,以爸爸妈妈可以承受得起为标准;2.老师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并且愿意与家长沟通交流;3.环境一定是明明自己喜欢的,毕竟是明明上幼儿园,因此小朋友的观点和感受,也一定要考虑进去。能够满足以上三点的幼儿园才是最好的,才是最适合明明发展需要的。至于是否教知识,爸爸妈妈并不是很关心,毕竟孩子的童年就应该以玩为主,而且孩子们是在玩中学习的。

妈妈最后语:简简单单的几个例子,妈妈想说的则是,作为自己的孩子,作为最了解孩子的家长,如果您都负不起这份责任,您都教不好自己的孩子,那么还有谁能够来承担这份责任?谁又有义务来承担这份责任?小朋友从幼儿园、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身上,是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但妈妈认为,最好的教育资源不是幼儿园,而应该是家庭教育,是爸爸妈妈的观念、态度和做法,是家庭和家长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任务,而并非学校或老师。(注:最后说一句题外话,妈妈此篇博文的意图并不是在说小朋友早入托的不好,早入托也有早入托的众多好处,只是以一些不成立的理由让孩子早日入托,妈妈感觉是一种育儿方面不负责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