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陪玩艺术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也许妈妈们会说,陪孩子玩,谁不会?就是和孩子一起玩呗!教他们怎么玩呗!但妈妈的感慨则是,这陪玩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育儿的漫漫长路上边走边学,这陪玩也是一门艺术。读过一本畅销美国的育儿书,关于陪玩,作者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就是:以孩子独立玩为主,家长陪玩为辅,除非孩子要求,家长不要主动去陪玩,而且即使陪玩,主角永远是孩子,家长只是个配角。具体到细节则是:
【游戏由孩子发起】对于明明小朋友来说,爸爸妈妈忙着的时候,他会自己独立玩;而当爸爸妈妈闲下来之时,小朋友也会邀请爸爸妈妈和他一起玩。而此时的爸爸妈妈,一般不会告诉明明应该玩什么,更不会告诉明明应该怎么玩,取而代之的是明明“告诉”爸爸妈妈怎么玩-把妈妈拉到他的小房子前,自己坐进小房子,并且把门关上,那是想请妈妈假装敲门,明明来开门;把爸爸拉到小火车前,自己坐上去,把爸爸的手放到方向盘上,那是想请爸爸推着他满屋子跑呢!
【由孩子选择游戏或玩具】其实这一点与以上【游戏由孩子发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爸爸妈妈在和明明玩的时候,一般都是听由明明的“安排”-如果明明想玩积木,那么爸爸妈妈就配合他搭积木;如果明明想玩车车,那么爸爸妈妈就装做开车或坐车的样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再如果,明明想读书,那么爸爸妈妈就陪明明一起亲子共读(没错,明明是把读书当作玩、当作一种游戏)。总而言之一句话,选择权和决定权都在于明明,爸爸妈妈只是个配合与听话的角色。
【陪孩子玩的态度要积极】毕竟,“陪孩子不等于身在而心不专”,这一点是妈妈比较难做到的,这里需要自我批评一下;而爸爸则做得非常棒,在陪明明小朋友的时候,爸爸真的可以做到一心一意、心无杂念,妈妈在“既是爸爸又是朋友的亲子关系”一文中有详细说到。其实,明明在想请爸爸或妈妈陪他玩的时候,他所在乎的并不是多长时间,而是爸爸或妈妈专注而积极的态度,不要三心二意,更不要心不在焉,哪怕只有短短的10分钟,小朋友也会感到非常满足、也会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的爱与关注。
【不要将陪玩变为变相的“监管”】很多的爸爸妈妈们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会经常不断地提醒孩子,“玩这个,不要玩那个”,“这样玩,不要那样玩”,“这个玩具不是这么玩的”,“这样玩会把玩具玩坏的”......爸爸妈妈们,如果您是这样,那么您就把“陪玩”的意义完全搞错了。在孩子们的世界中,他们想玩的玩具或游戏,才是最好的玩具,才是最有意义的游戏,在孩子玩的过程中,没有“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之说;在孩子们的思维概念中
,自己的玩法才是正确的玩法,才是他们想要的玩法。因此,在陪孩子玩的过程,爸爸妈妈们一定不要做“玩具的监督员”或“孩子的监管员”哦,让孩子们随心所欲地去玩吧!
【不勉强孩子玩他不喜欢的游戏或玩具】想必每位爸爸妈妈在为小朋友选购玩具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这件玩具有益于精细动作的开发、那件玩具有益于手眼协调能力的锻炼等等,话说这家里玩具成堆,每件玩具都其特殊的意义和目的,爸爸妈妈们的心意是好的,但很多时候小朋友们并不领情啊!明明也不例外,家里玩具几十件,爸爸妈妈在挑选时也是做了周全的考虑,但明明小朋友喜欢的玩具就那么几件,很多玩具都是躺在玩具盒里睡大觉,处于很久无人问津的状态。妈妈也试图几次翻出这些玩具,放在明明面前,但小朋友就是没有兴趣,妈妈也不能勉强,毕竟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妈妈最后语:凡事都有两面性,这陪玩与独立玩也一样,陪玩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而独立玩,更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说,爸爸妈妈在此方面坚持的原则就是-让明明小朋友自己做主,如果他想独立玩,那么就不去打扰他;如果他想请爸爸妈妈一起玩,那么爸爸或妈妈一定会随其所愿,并且听从明明的“指挥”。
前一篇:在美国被认为无稽之谈的孕期忌讳
后一篇:双语育儿带来的苦闷与烦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