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育儿专家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在互联网世界如此发达的今天,对于新手父母而言,育儿专家的方法及理论,可谓是铺天盖地得席卷而来,有的专家这么提醒,有的专家那么建议,而且不同专家的理论有时还背道而驰,一时间,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爸爸妈妈们,慌了手脚,不知所措。但......
实践证明,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因此没有通用的育儿法则,更没有一成不变的育儿标准。在育儿路上,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适合与不合适之说,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方法,就是最好的育儿方法;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是父母,而非医生或育儿专家,因此,对于每个孩子来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就是最棒、最好、最适合的育儿专家。
(可爱明明在公园玩)
育儿需要理论结合实际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如果真的没有理论作为指导,可能一时间也会手足无措,但...理论结合实际,是重中之重。妈妈个人的经验就是,各种不同的育儿理念、育儿理论,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也是一种负担,不如找一位自己喜欢的育儿专家、一本自己喜欢的育儿书,以此为大的指导方向,遇到不同的问题,再去博众家之长、找一个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相信专家,但不迷信专家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正如妈妈开篇所言,每个孩子是不同的,没有一成不变的育儿标准,因此,作为最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在相信专家、以专家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不迷信于专家;对孩子不放任自流的前提下,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作为明明小朋友的专属以及最佳育儿专家,妈妈想对自己和其他妈妈说的就是:
【控制情绪,心平气和】再幸福的婚姻,再听话的明明,妈妈也还是有心情不好、想发脾气的时候,此时的妈妈一再告诫自己-控制再控制,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带给明明。如果妈妈总在明明面前发脾气,那么带给小朋友的直接影响就是:1.
妈妈是个凶巴巴、只喜欢发脾气的妈妈;2.
凡事只能以发脾气、大声说话、大吼大叫来解决。久而久之,不但对于明明的性格培养不利,而且严重的,还会影响明明的心理发育。
【适时适当,分担心情】妈妈的坏心情,适时适当地,也是可以让明明一起分担的,但一定是以心平气和、聊天的形式。比如说有一阵子,爸爸总是加班,而且有的时候说5点下班,但到了5点半,也没个电话告诉妈妈是还在加班、还是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妈妈心情不是很好,于是就对明明说“明明,爸爸还不回家,真是讨厌”,明明看出了妈妈的心情,于是跑到客厅里拿来他会唱会跳的peek-a-boo熊熊,放在妈妈面前玩了起来,小朋友不但看着妈妈哈哈大笑,而且也做出一些滑稽可笑的动作。明明的意图再也明显不过了,他是在逗妈妈开心呢!
【慧眼金睛,投其所好】现在的玩具以及将来的兴趣爱好,爸爸妈妈还是会将这个选择权交给明明自己,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以后的人生路还是需要明明自己走。但...并不是对小朋友放之任之、放任自流,爸爸妈妈在其中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有一双慧眼金睛,投明明所好。在日常生活以及玩乐中,发现明明的喜好与兴趣所在,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
【变通方法,难事变易】有如数学题有多种解题方法,育儿路也是有多条可走,同一件事情,变换一个思路、变通一下方法,可能又是一片艳阳天。明明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早晨起来拒绝洗脸,每次因为洗脸而和妈妈“打架”或玩捉迷藏,后来妈妈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变通一下吧,由妈妈给明明洗脸,变为明明自己洗脸,试验了几天,效果非常不错,小朋友现在不但自己主动洗脸,而且还洗得像模像样的。
【充分尊重,给予选择】孩子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爸爸妈妈们尊重孩子,就要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给予其选择和决定的权利,这也可谓是另一种变通的方法吧!正如明明不喜欢换尿片,尤其是不喜欢在尿片台上换尿片,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感觉那是强迫、被动吧!后来妈妈发现小朋友喜欢站着换,但这站着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妈妈就给明明选择“是在尿片台上换?还是在地上换?”言外之意就是,你选择的是换尿片的地点,但结果都一样-要换尿片。几次下来,感觉自己被尊重的小朋友,每次妈妈一问,都会乖乖地往地上一躺、两腿一伸,等着妈妈给换尿片呢!由此,“尿片大战”也解决了。
妈妈总结:育儿书这么说,育儿专家那么教,但,妈妈想说的是-不论育儿书、育儿理论如何指导,作为父母,都是有一条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之路,有一套属于自己、事半功倍的育儿理论;对于作为个体的孩子们,都要给足他们独立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尊重孩子,就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对自己的决定和选择负责。
前一篇:在美国被中国老人称为“后妈”
后一篇:健康少油的家庭自制煎猪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