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亲子阅读15-16个月 |
分类: 早期亲子共读 |
经常读妈妈文章的朋友们一定知道,明明是个非常爱书、也非常喜欢听故事的“小书虫”,妈妈之前写过不少篇关于亲子阅读以及明明爱书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查看文末的“相关博文”。亲子阅读带来的好处,真是举不胜举,妈妈在这里不想说一些空洞的大话,还是想以明明小朋友的随拍来博文配图,聊一聊亲子阅读中共同受益的父子俩。
明明受益一:求知欲
对于16个月的小朋友来说,正是好奇心非常强、凡事都想学习和模仿的年龄,明明小朋友也不例外,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但对于书中图片或事物的好奇,那是更胜一筹。在小朋友还比较小的时候,听故事或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图画书,都是被动地在听或看,而现在则不同了。看图识物,明明会抓着妈妈的手指,指着书中每一个动物、每一件物品,要么是请妈妈告诉他是什么,要么就是以一种询问的口气问妈妈“猫猫?”、“狗狗?”......以此来得到妈妈对他识物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的肯定。
不仅仅如此,每次爸爸妈妈带着明明去超市、公园、动物园的时候,凡是看到书中熟悉的事物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明明也会指着告诉妈妈这是“球球”,那是“花花”;在不确定的时候,也是会问妈妈“包包?”(这里的“包包”是指面包);在完全无知、但又想知道的时候,会看着妈妈问“妈妈?”,呵呵...这是明明独有问妈妈问题的方式,也是妈妈和明明小朋友之间的默契配合。
怎么样,看看我们明明小朋友,求知欲还是比较强的吧?
明明受益二:语言能力
在“15个月体检,美国儿医对妈妈的指导”一文中,妈妈就已经提到过,“美国儿科对于15个月孩子的语言要求是3-6个词,而明明现在的词汇量达到30有余,不但可以说简单的句子,而且还会区分大车小车、哥哥弟弟和姐姐妹妹”,连明明的儿医都表示很是惊讶与赞赏。妈妈想,这其中与明明自6个星期大、妈妈每天就在明明耳边对牛弹琴般地唠叨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亲子阅读带来的学习动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明明和爸爸妈妈的亲子阅读也是自6个星期大就开始了。
3个月前的小朋友,较新生儿而言,视觉虽说有发展,但他们的世界还只是黑与白,没有色彩斑斓与五彩缤纷,因此3个月之内的亲子阅读,还仅仅是局限于爸爸或妈妈给明明读故事,不管什么故事、也不管什么书,只要一读,明明就会安安静静地躺着听,有时还会盯着爸爸妈妈看。
但3个月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小朋友的视觉发展又进了一步,已经开始可以分辨颜色了。此时的亲子阅读,已经不再是对牛弹琴般地纯读故事了,爸爸或妈妈会用一些识字卡片或小布书,指着图片中的动物或事物,告诉明明“这是大象”、“这是狗狗”、“这是猫猫”......明明小朋友一样听得非常认真,而且有时脸上还会露出满足的笑容。这样的“教学”,对于妈妈来说,完全是机械性地重复再重复,但对于爸爸来说,益处可是大大的,妈妈在后文会详细说到。
明明受益三:专注力
有的孩子天生“猴子屁股坐不住”,但有的孩子天生“雷打不动、稳坐泰山”,妈妈个人觉得,这与孩子天生的性格有关系,但与爸爸妈妈后天的培养与引导也是有很大关系的。记得妈妈在社区大学上早教课的时候(Early
Child
Development)的时候,老师就曾讲过如何培养小朋友的专注力-自9个月开始,就每天一定要找机会(每天至少一次),让小朋友静静地坐下来,不管是读书还是玩玩具,只要是安静地坐着就可以,9-12个月每次5分钟,满周岁每次8分钟,15个月每次10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也在增加。
回到明明的话题,明明是个天生就爱动的小朋友,包括在妈妈肚子里时就这样,记得在6个月之前,唯一可以让明明小朋友安静下来的时候,就是亲子阅读,毫不夸张地说,3个月的明明小朋友,只要爸爸或妈妈给他读故事,或是看图识物,小朋友就真的可以安安静静地专心“听”30分钟都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在哭闹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开始讲故事,小朋友立马就可以平静下来。渐渐长大了,会自己玩玩具了,也是一件玩具,尤其是新玩具或喜欢的玩具,自己玩个30分钟没有问题,颠过来、倒过去、左手拿到右手、右手递到左手,反正不管怎么玩,就是非常安静地在“钻研”。
现在一岁有余,调皮那更是没得说
,用其他妈妈的话说就是“超出他年龄的皮”,这点妈妈自己也是非常认同的;但读书方面呢?如果爸爸妈妈给明明讲故事,那一坐一个小时是没有问题的,一本书重复讲,几本书轮流讲,或是看图识物,不管以何种方式,只要是与书有关,那就真是难得的乖乖宝啊!如果是明明自己看书,一本书翻过来、翻过去,再换本书,一坐也可以至少30分钟,不但原地不动,而且一点声响都没有。
看咱这专注力,够强吧?

爸爸受益一:中文能力
妈妈在“明明受益二”中就已经提到过,看图识物,对于妈妈来说,就是机械性地重复再重复,但对于爸爸来说,那是受益匪浅啊!朋友们一定知道,明明的爸爸是美国人,妈妈是中国人,为了让生活在美国的明明小朋友从小就有个中文的环境,爸爸妈妈真是花尽了心思,明明小朋友听的音乐是中文的,讲的故事是中文的,家里所有一切与明明小朋友相关的东西,爸爸妈妈都努力做到中文。这样一来,妈妈和明明的交流没有问题,但爸爸仿佛就成了局外人。
于是,妈妈在为明明小朋友选择中文图书的时候,会选择一些含注音的,这样爸爸可以按照拼音读给小朋友听,虽说读得不是很流畅,也虽说有些字词发音不准、闹过不少笑话,但...这样的好处就是,爸爸不但给了明明多一点接触中文的环境与机会,而且爸爸也学习了中文。
爸爸从只会简单的“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到现在可以说简单的句子,告诉明明简单的事情,和明明做简单的沟通交流,妈妈不得不说,是亲子阅读带来的最大益处啊!
爸爸受益二:学习计划
妈妈清楚地记得,爸爸一直想学习中文,也一直在每年年初的New Year
Resolution(新年计划)中将“学习中文”列为其中的一项,但效果如何呢?可以说计划都在实施后的一个月、最多两个月就以“It
sucks”而宣告破产了(“It
sucks”的中文解释应该是“太滥了”、“太糟糕了”之类),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是爸爸常用的借口,但没有动力,想必才是真正的原因吧?

妈妈简单地说一下爸爸三次“破产”学习计划吧!第一次是在和妈妈谈恋爱、并且决定结婚的时候,爸爸想“娶个中国妻子,自己不会点中文,好象有点说不过去,担心婚后与妻子交流有障碍,而且也没有办法和未来的岳父岳母及妻子一家人交流啊!”,此次计划破产缘于妈妈的英语很棒,爸爸和妈妈用英文交流不成问题;第二次是在妈妈刚来美国,也就是爸爸和妈妈刚结婚的时候,想法还是和妈妈更好地沟通交流,但破产的缘由在于,妈妈刚来美国,爸爸的重心不是学习而是帮助妈妈尽快适应美国的生活;第三次则是在准备“造小人”的时候,为的是将来和小人说中文,为小人创造中文的环境,破产原因很简单,小人没有出生,爸爸没有动力。
这不,明明小朋友出生了,慢慢地长大了,也开始说话了,爸爸也算是“被逼”着学开了中文,要不以后明明和妈妈交流,爸爸一点听不懂啊;而且这样也不利于明明学中文呢。现在可以说是爸爸学习的动力十足,每天不但和明明一起看中文学习的书籍,而且还从明明那里讨教中文词汇呢!看来,明明现在已经成为爸爸的小老师了。(图片:看明明这站着的姿势,很酷酷吧?)
父子同受益:父子感情、亲子关系
小朋友亲妈妈,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尤其是母乳的小朋友,明明也是如此,不管何时,也不管何地,妈妈永远是明明的中心,有妈妈的时候,绝对不要爸爸;妈妈在的时候,绝对不理睬爸爸,更不会听爸爸的话。但...唯一一个时候,明明最喜欢爸爸,也最听爸爸的话,明明与爸爸的亲热和对爸爸的喜欢胜过妈妈,那就是爸爸在给明明讲故事的时候。英文中叫bonding,说全了就是father-and-son
bonding,这也可谓是明明和爸爸唯一bonding的机会和时候吧!
平时明明对爸爸的话总是当耳旁风的,能够看爸爸一眼,就算是够给面子的了,但如果爸爸说“明明,咱们讲故事喽”,那明明小朋友会比谁跑得都快,一路小跑着去书房,找出一本书就请爸爸坐下来给他读呢!此时的明明,任妈妈怎么叫,连头都不会抬一下的。看这父子的黏乎劲儿,妈妈还真有点醋意呢,此时的爸爸就会给出一副小得意的样子;不过,父子俩的同读同乐,也给了妈妈很多自己的独立空间,趁这个时间,妈妈可以上楼泡个澡,再敷张面膜,然后就是靠在床上看看书,也是一种享受呢!
(图片:明明的眼睫毛长吧?)

妈妈总结:以上这些亲子阅读带来的益处,是对于年仅16个月的明明小朋友而言,想必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要明明爱书、爱故事这个好习惯不变,那益处将更会是大大的,有待妈妈几年后再来分享。要说亲子阅读给妈妈带来的益处,不是没有,只是少得可怜罢了,仔细想一想,益处有三:
1. 明明与爸爸的同读同乐,为妈妈创造了独立的空间和时间;
2. 对一些很久前学习的古诗词、儿时的诗歌童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3. 为了应对小朋友不断增长的求知欲,妈妈也开始看一些科普书籍。
(图片:妈妈觉得明明这张斜眼看镜头的表情很搞笑,所以想来想去,还是传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前一篇:草牛变奶牛,中西结合实现全母乳
后一篇:臭美大脚娃的“野生动物园”亲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