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2021-04-24 12:16:17)

                          (二)

3.31日,晨8:00集合前往波密。天空飘着淅沥沥的小雨,我们的三辆旅行车在色季拉山盘旋,车窗外,雾凇和冰瀑交织更迭,白雪和经幡交相呼应。车行至山顶遭遇前方拥堵,一辆挂着经幡的朝拜三轮车停在路边,两位朝圣者顶着寒风在雪地里架灶做饭,旁边的炉灶,暖壶,油桶、食品袋,散发着浓郁的烟火气,让人理解了什么叫虔诚,什么叫义无反顾,什么叫生生不息……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高寒乏氧的色季山顶,虔诚的朝拜车,刘伟老师摄)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心中有信仰,身上有力量,刘伟老师摄)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心中有信仰,身上有力量,刘伟老师摄)

中午时分,来到恒大鲁朗国际小镇,虽然没有蓝天白云,却也是云雾缭绕,仙气飘渺,雪山若隐若现,湖水时暗时明,恰如一幅水墨丹青,如诗如画,如情似梦。和我们同车的金利老师,原本是辽阳电视台的编导和制片人,彼时正忙着为万江老师做小视频,不知万江老师是受人之托还是玩一把幽默,只听他煞有介事地说:2015年,我投资2.6个亿,建起了这座美丽的鲁朗国际小镇……,此刻,我也想玩一把幽默:万江同志,我要批评你,恰恰是你的2.6个亿,破坏了鲁朗小镇原生态的美丽,那原汁原味的藏式风情,让我们去哪里寻觅?金老师也为我和先生拍摄了一个云雾下的小视频,制作之精良,手法之老道,喜得我立即转发各种朋友圈。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云雾缭绕,仙气飘渺,此乃影友所摄)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云雾缭绕,仙气飘渺)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金利老师为我们拍视频)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失去了原味的鲁朗小镇,有点萧条)

午餐后,来到路边的一个小景观:小江南,这个小江南实在是袖珍,小到透过围墙扫一眼,就把“江南美景”尽收眼底了。回来整理照片时才发现,此行至此,还真就小江南绿得妖娆明媚,春意盎然。然后反思自己,为啥只在墙头眺望而没有进去?是舍不得买5元钱门票吗?大老远来都来了。答案是:没有售票窗口,没有印制精美的门票,只一个老太太,就把门收钱,岂非太没有仪式感!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小江南,美中不足的滑坡,有点煞风景)

晚上,我们入住并将连续住三晚的波密三原色酒店,带有一点点浪漫情怀,入口处是用玻璃幕墙搭建的门厅兼作早餐厅,墙角门边怒放着鲜花绿植,还有一方麻将桌,一个乒乓球案板,以及舒适的沙发台几,一层的房间带有一个小阁楼,假如不是高原,这个全跃层的小阁楼使得建筑空间变得空前活泼又提高了利用率;后院的晾衣绳上,全天候挂满了红黄蓝和其它色彩艳丽的床单被罩,大概这也就是“三原色”的由来,后院的一隅,在一畦花圃中有一条甬石通道,连接着一个小栅栏门,门里是用绿色帐幔围合的空间做前厅,并排两个单间,外间是起居室,有写字台,台灯,电视机和一张单人床,里间是一个双人卧房,门外有一个带整体浴房的卫生间,感谢万江老师,把这个温馨的空间让给了年龄最大的我们夫妻,如果这是温暖的春之江南,如果没有后来的夜半停电,万江老师打着手电冒雨前来叮嘱各房关闭所有电器开关,我会对此流连忘返。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三原色酒店)

4.17点出发,天空依然飘着细雨,我们前往波密桃花沟,此行重头戏由此拉开序幕。

桃花沟里,有一条桃花大道,大道的尽头,是连绵的雪山,大道两侧,是用木板横向围起的栅栏,栅栏里,是皑皑白雪映衬下的桃花,是青青绿草烘托出的桃花,灼灼数十里,云蒸霞蔚,盈盈风动,顾盼生姿,正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永远笑春风。最美的那一段桃花大道,被粉红色的桃花遮天蔽日,花丛中的空气,浓郁芬芳,花荫下的柏油路,清新如洗,旅行车中的我们,手忙脚乱地拍着视频,情不自禁地放歌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桃花沟刘伟摄)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桃花沟刘伟摄)

旅行车行至倾多乡,因石板桥被毁而改乘当地藏民的吉普车,短短的一段山路,每车收200元,被影友戏说成:要想富,先毁路。来到山顶,极目远眺,才发现山坳里藏着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雪白的云朵在群山间缭绕,蓝色的河流在山脚下蜿蜒,团团簇簇的桃花在绿草地上争芳斗艳。扛着长枪短炮的影友们迅速支起三脚架,选好心仪的地形,进入忘我的创作,只有我,时而悠闲地走来走去,时而360度无死角连拍,大胆地幻想着哪个“大眼睛”闯入我的镜头,成就一段传世佳话。从山上下来,李老师又带大家到草地上拍照,我们这辆车的司机,走了一个捷径,让每人交5元钱,从一户藏民的院子穿过,于是刘伟老师、海洋兄弟、我和先生又在藏民的院子里,一顿狂拍。此时,二车的影友们在不足十平米的狭小空间里一路触膝长谈,已成为莫逆之交,大家在草地上合影,另立群名:“林二车康巴“,意为:赴林芝摄影团,第二旅行车影友,康巴村留念,和那个名模“杨二车纳姆“的名字,异曲同工。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断桥)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断桥边等待用自家车拉客的司机)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林二车康巴合影,只是缺少拍摄此片的刘伟老师)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经李老师后期处理过的照片)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经李老师后期处理过的照片)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经李老师后期处理过的照片)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山坳美景)

中午,在波得藏布村,万江老师的老朋友扎西家用藏式午餐。刚一进门,扎西和他的父亲就用藏式礼仪欢迎我们,为每人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扎西家有前后两个院子,前院的四周有柴垛,拖拉机库,仓房,篮球架,还有一排卧室和类似厨房的屋子,说类似厨房,是因为里面有一个砖砌的火炉子,里面炉火正旺,扎西的妈妈用那个火炉子烙青稞饼,煮酥油茶,房间里还有沙发茶几,异常洁净,不像兼具烤牛肉、炖牛骨汤的油腻功能,后面单独有很大的会客厅,里间有大屏幕的电视,音响,还有一个差不多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后院,长满了翠绿的青稞,对于我们这些在钢筋混凝土丛中生活的人来说,真是太奢侈了。扎西有个4岁的小女儿叫达娃央宗,是个聪明漂亮见过世面的小精灵,面对三十来个长短镜头,谈笑自如,毫不怯场,普通话朗朗上口,扎西和父母的普通话都不太流畅,尽量用满脸的微笑代替语言表述,扎西说,女儿的普通话完全是跟着电视里的动画片自学的。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整洁的厨房)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扎西和他的父亲)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达娃央宗)

中午吃了软糯有面味的青稞饼,喝了咸香的酥油茶和爽口的凉拌山野菜。影友们拍扎西一家,唱卡拉OK,跳藏式舞蹈,集体合影,群情振奋,热烈喧嚣,好不热闹。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海洋兄弟唱得多么投入!)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跳藏式舞)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我的柴垛情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我的柴垛情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西藏行(二)
(集体合影)

4.2日晨7:30集合早餐,8:00出发,仍然去拍桃花沟,摄影团和旅游社的区别就在于此,不用紧赶慢赶去走行程,不用去买土特产,看哪好就拍哪,时间和光线的掌握都恰到好处。

这一天,我们终于放弃了仪式感,就在桃花沟里,看见哪个木栅栏里面的景色好,就花五元钱给守在栅栏门前的老妇人,然后拍个够,桃花园里的拖拉机,牛,房屋,石头墙……都成了影友们镜头中的猎物,中午又去扎西家,和那淳朴善良的一家人近距离接触,这一次,大家都给他们留下了数额不等的钱,略表谢意。(照片多得无法上传了。)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