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
(2012-02-06 11:14:41)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设计 |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 |
|||||||||||
教师 |
王丽荣 |
学校 |
阜新市第十八中学 |
||||||||
教学思想: |
|||||||||||
教材分析: |
|||||||||||
学情分析: |
|||||||||||
教法分析: |
|||||||||||
教学资源: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能力 |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民族工艺、民族民歌、民族体育、民族人物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能力。 2、让学生整理自己收集的民族资料,创建自己的网页,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frontpage,培养学生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3、了解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
|||||||||
过程与方法 |
分析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意义。 |
||||||||||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
了解民族知识,关心民族问题,尊重少数民族应该是青少年发扬爱国主义的一个表现。 |
||||||||||
教学重点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
教学难点 |
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
||||||||||
教学用具 |
电脑课件 |
||||||||||
教学方法 |
互动式教学 |
||||||||||
教学过程 |
|||||||||||
教学 步骤 |
教学内容 |
教 学 活 动 |
设计意图与理论依据 |
||||||||
导入 新课 |
歌曲《爱我中华》 |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爱我中华》,并以此导入新课。 |
利用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乐曲,设计悬念,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及参与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
||||||||
学 习 新 课 |
展 我 才 华 话 民 族 风 情 |
一、学生自己创设的网页《民族体育》、《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等。 |
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FrontPage网页,如《民族民居》、《民族工艺》、《民族图片》、《民族人物》等。 |
让学生收集少数民族的有关资料,如民族民歌、民族节日等,并整理这些资料,运用这些资料创建自己的FrontPage网页。借助网页强大的交互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参与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 |
|||||||
观 看 录 像 回 顾 历 史 |
二、《中央派遣民族慰问团》录像。 |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avi文件《中央派遣民族慰问团》录像,学生通过看录像了解当时的历史。 |
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再现历史,让学生走近历史,进而更好地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在学习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
||||||||
话 自 治 说 制 度 |
三、民族区域自治概念 《省级民族自治区设立情况简表》 讨论:如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
指导学生自学、看图表。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
让学生自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念,了解我国五大民族自治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使学生确立团结合作的精神。 |
||||||||
结束 新课 |
史海泛舟 题(略) |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生活经验去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问题。 |
||||||||
板书 设计 |
第12课 民族——民族风情——民族状况——民族政策——史海泛舟 56个 |
||||||||||
教学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