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学业评价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
(2011-10-05 07:10:14)分类: 国培作业 |
所谓学业评价,是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状态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由此而言,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业评价,也就是指“根据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历史教学目标,或者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及达到目标的程度”因此它也就是衡量我们的历史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传统的学业评价中,纸笔测试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而且几乎成了垄断性的唯一方式。新课程实施后,我们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的是对学生学习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懈的改革探索,努力克服过去那种纸笔测试中所存在的过分侧重选拔的单一化评价倾向,使包括纸笔在内的多种评价方式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多元化评价功能。换言之,教师应努力将学习的评价方式由过去的单一化状态向多元化发展方向转变,以多元化评价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最终究竟要使学生获得些什么?对学生的历史学业成就评价设计到底要关注什么?是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要点,还是学生对所学的历史课程内容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及其历史思维能力呢?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的评价改革不仅要关注认知领域的评价,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领域的评价;在采用传统的纸笔卷面评价方式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老师惯用的测试或考试已经注入了许多新思想,但绝大多数还是过于强化和细化对知识的量化评价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认知领域的评价,或者说是结果的评价,削弱了许多人文因素在评价结果中的影响,这样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而对情感领域的评价,我觉得应当贯穿于教学过程和方法中,因此我觉得新课程下的学生的学业评价要强调其发展性,所以在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的同时,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因为学习过程即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也是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过程。
如何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知识价值的产生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1、建立教学、学习档案,记录过程评价
老师建立平日教学档案,在其中专设个案记录,记录平日课堂中表现突出、思维独特的学生,记录内容要求详尽,评价语言质性化,以备终端的综合评价。
学生也要求建立平日历史学习档案,设计学生成长记录卡,在学习档案中存入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搜集的历史资料等;在成长记录卡记录历史学习感想、体验、特长、不足、收获等。档案作品进行阶段性、日常性的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方法,评语放入档案中,老师做好过程性的指导、调节、激励。
2、建立课堂、课后学习活动日常奖励机制
对日常的课堂学习观察和课后学习活动的关注是过程评价的主要方式。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历史的状态、表现、成效,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评定和奖励;对于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的探究学习活动,如收集资料、动手制作、考察实验等,老师必须适时过问、鼓励等。老师还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奖励卡片或奖状,如“最佳设计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创作奖”等,这些奖励评价都纳入学生学习档案中,它是整体评价的一部分。
3、坚持日常的平日测验制度
常规的传统检验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有它独到的功能,仍是新课程中最常见的评价形式,它可以对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督导教和学。同时我觉得在进行适当的单元阶段测试时,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采取师测、学生自编自测、互评互测等,评定也可如此,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评语。但我们要强调测试内容要避免知识唯一、片面性。
除以上三点外,评价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变化、学生的个性特点等采用不同的即时性评价方式。但无论哪一种评价都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应当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上,紧紧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之目标,而进行大胆地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