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教法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利弊
(2011-10-05 07:08:16)分类: 国培作业 |
讨论教法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利弊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相互讨论,交换意见,互相启发,弄通问题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可以使学生打开思维,开拓思路。
一 、 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教授认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或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上。最重要的是接触和反映那些探究的过程及获得知识的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正在不断地更新,在“知识与能力”之外,广大历史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参与和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在本案例中,教师进行了问题引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些展开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二、活化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多媒体展现古代艺术的壮美和辉煌,学生如身临其境,然后老师适时抛出问题:结合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来探索今天开发“丝绸之路”的价值和应注意的问题。融会古今,很自然地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交流中发现、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和思考,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极大地激发,通过合作讨论学习,使学生既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唤起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充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史以鉴今得以彰显,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现实的问题,用理性的头脑解决现实的问题,提高学生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用历史眼光来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在一般的讨论法教学中,许多老师总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讨论问题的设计、讨论方法的选择、讨论程序的调控以及讨论氛围的创置等方面,而忽视了对讨论结果呈现方式的探讨。在讨论教学中,以上各方面诚然重要,但如果其结果呈现方式选择不当,也可能使整个讨论活动功亏一篑,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讨论结果呈现方式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大程度上认识和实现其内在价值。
我认为,讨论教学法中讨论结果呈现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分组交流式
这是合作学习讨论法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果呈现方式,它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让每一小组各派一名代表,陈述小组讨论中的最终意见。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1、各小组在讨论中意见基本趋于一致;2、所讨论的问题难度不大,较易解决。
分组交流的优点主要是:1、省时高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2、能增进小组内的合作;其不足是不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最终的交流,可能会淹没一些有见地的观点。
(二)、自由交流式
它是经过小组讨论后,让每一位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1、讨论的问题本身开放性极强,2、各小组讨论中意见不能统一,3、教师出于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表达的机会。
自由交流的优点主要有:1、充分照顾到了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学生都提供了陈述观点和口头表达的机会,2、能活跃课堂气氛;其不足是:1、课堂节奏难以调控,2、可能费时较多,3、如果教师引导不够充分,可能使交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能使问题真正得以解决。
(三)、辩论交流式
这是讨论的最高层次,它可以打破原来的既定小组,借用辩论赛的形式来实现交流,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重新分成两组,然后选出三到四名代表,按辩论赛的规则进行。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形:1、在小组交流或自由交流后,出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相持不下的情况;2、教师认为探讨的问题很有认知意义,值得深究。
辩论交流式的优点有:1、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能锻炼学生的快速思辩能力,3、能提高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4、能使问题得到最大程度的探讨和解决,5、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不足主要在于:1、过程较长,费时较多,2、可能会使课堂秩序混乱,因此辩论过程须要教师适时规范,3、可能会使边缘学生脱离教学。
(四)、说写结合式
它是把学生的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1、学生经过了讨论,但囿于时间限制,没有进行交流或者交流不够充分;2、学生在讨论和交流后,问题的结果还不太明朗,须要学生课后进一步的思考;3、讨论和交流已较充分,但教师认为讨论的问题很有价值,值得学生课后整理总结。
说写结合式的优点主要有:1、它能使问题的思考、讨论和交流更加充分、全面和深入,避免了一般讨论中浅尝辄止,意犹未竟的情况;2、它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避免了一些边缘学生脱离教学现象的发生。3、它使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和灵活处理教学进展时多了一种可行有效的选择。基于以上优势,且这种方式现在还不为大家所广泛采用,所以目前值得提倡。当然,它也有其不足,主要在于:1、它将占用学生和教师较多的课外时间,2、课内的问题在课后完成可能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3、问题的交流不如其它方式及时。
总之,以上诸方式各有利弊,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对象灵活选择,扬长避短,发挥各种方式的优势,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