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秘到投资人/十二年商海蜕变实录(21)
(2014-08-30 09:16:44)
标签:
我写的财经 |
分类: 从董秘到投资人 |
【深陷泡沫】
做生意和做投资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回事,如同种树,寻找合适的时机和地点把树种上,浇水施肥,等果子成熟之后收获。
那时候,每年从三、四月份开始,我们就要考虑年底旺季最畅销的产品是什么,然后开始设计。2001年旺季最畅销的产品是生肖马和鼎,同行中做得好的工厂单件产品的销量可以达到十万件,每件净赚30元,利润就是三百万元。那一年我们刚进入这个行业,自己开发的产品销量不怎么样,只好把市场上卖得比较好的产品拿来仿造,卖给小中间商,他们从正牌厂家拿不到货,只好找小厂拿,质量虽然差一点,但价格便宜。2001年靠着仿造活着,整个工厂是不赚钱的。
春节之后是淡季,主要靠减少工人、减少加班压缩成本,整个行业一般要亏到八月底。淡季的主要精力是做产品开发。我发现生肖产品销量大,2002年上半年的主要精力就用在了生肖羊的开发上。那时候还没有真正搞清楚这个行业的诀窍,不知道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怎么减少生产成本,如何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产品的体量多大才最佳,最后,生肖羊的开发也是交学费。这中间的诀窍是外行看不到的,必须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一两年,吃过亏,有了经验,才能真正明白。正因为有这段经历,现在我对不熟悉的行业,尤其是看似简单的行业,都心存敬畏。也对那些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从事投资,当基金经理,掌控十多亿资金的投资能力表示怀疑。我常想,他们都没做过生意,不知道生意是怎么回事,怎么能去投资做生意的企业呢?在报纸上看到某些政府领导对企业家指手画脚,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我更是觉得好笑:一个没有生意经验的人,凭什么去给生意人当老师?
2002年继续亏损,但比上一年亏损数额少了许多。我把亏损当成是交学费,我总是想,交了学费,才算是迈进行业门槛,以后而且很快,我们会把扔进去的钱赚回来,加倍赚回来。
从2003年开始,我们基本掌握到了这个行业的诀窍,开发出的产品也逐渐对市场路子,同行也开始重视我们。这时候遇到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做这个行业的工厂越来越多,老厂也在扩大规模,产品供应量越来越大,利润率明显下降;二是畅销的产品被别人仿冒,难以上量。那一年,我们开发的两款产品在淡季的销量都很好,但算下来,从春节到8月底还是亏损。
为了把以往年份的亏损补回来,我们加大了生肖猴的开发力度,投资了四十多万元用于猴的设计、打样和开模。我决定用钢模技术来生产生肖猴。开钢模容易批量生产,电镀质量有保证,还不容易被仿冒,因为开模到批量生产至少要两个月,等仿冒品出来,销售的高峰期也过去了。
第一步是设计图纸:翻遍能找到生肖猴的所有资料,包括小人书、年历、网站图片,然后请设计师画平面图,再讨论修改。第二步是打样:根据反复讨论修改的平面图,定出几款觉得不错的,做成手板,翻成树脂,电镀好,配上底座。第三步是征求意见:我常把打样好的东西放在车上,碰到朋友,就拿出来让他们提意见。这些朋友都不是这个行业的人,但一款产品好不好,他们总能给出一些意见。一般而言,几款产品对比一下,好的东西很容易被发现。我还发现,有几个朋友的眼光特别准,他们看好的产品在市场上一定会好卖。除了给朋友看,还会拿给信得过的员工看。第四步是确定产品体量和装配方案,找一个最佳方案:产品体量要适度,太大成本高运输难,太小消费者又会觉得小气,送礼送不出手;产品的装配要尽量简单,但过于简单又容易被仿造,而且缺乏新意。确定产品体量和装配方案后,就可以知道生产成本大致是多少。
后来我从事房地产顾问,常要求开发商对产品进行测试,比如按设计图纸找块平地把房子的户型画出来,甚至用砖把墙建到半米高,然后找人提意见,修改完善后再定稿。还有,把外墙砖贴在墙上,贴几个方案,进行比较,再确定用哪一种。这些做法帮助了我服务的开发商。没有工厂这段经历,我是不可能对产品这么挑剔的。我认为,营销的关键是产品,设计出价廉物美、对市场路子的产品是营销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当然,我投资一家企业,也会重点去看它卖的是什么东西,看它卖的东西和它的同行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最后,我们确定了两款生肖猴产品,都是孙悟空的造型,非常经典。对十月份深圳的礼品展我也很重视,请专业人士设计展位,在展位布置上同样是先出图纸,进行比较,测算制作成本。在2003年的展会上,金亮成了工艺礼品行业的一颗明星。同行公认,我们的两款猴子是最好的。
但我们得到的订单却不是最多。这容易理解,中间商不光看重产品好坏,还有其他很多方面,我们毕竟入这个行业的时间不长,还有就是其他厂家可能给中间商的政策更好。不过,我们从展会上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信心满满。
为了在年底实现理想的销售量,我们开始备货,这需要投一些钱。上一年生肖羊供不应求,那些产品畅销的厂家备货太少,该赚的钱没赚到。到了2003年,全行业都很重视备货。那一段时间,电镀厂每天二十四小时轮班,货还出不来。我们只好去给电镀厂管事的人送红包、请吃饭。货一车一车地拉回来,我们工厂也是二十四小时轮班进行装配。
库存太大,怎么办?先发给客户,大量的货在展会之后就铺给客户。到了11月,找客户结款,客户说货还没卖掉,卖掉了马上结,顺便还告诉我们说别的工厂降价了。一打听,很多产品价格已经降到只有10%的毛利。到这时,我才意识到有问题,但为时已晚。怎么办?只好降价。降多少?很纠结,本来的定价毛利是30%,如果降到10%的毛利,算下来全年就是白干。但同行降了,你不降,肯定不行,于是降到10%的毛利。我对自己的产品还是有信心,我坚信,同样的毛利,我们更有竞争力。
但很快,同行中有人亏着本卖。等到最旺的销售时点元旦来临,猴产品已经泛滥,不光厂家亏着卖,中间商更是亏着卖。几乎所有的厂家都还有大量的货在仓库放着。春节放假前,一批一批的货被中间商退了回来。一般而言,厂家都是在春节前和中间商把一年的款结清,可我们一催款,货就退回来,最后都不敢催,只好借钱把工人的工资奖金付了,打发他们回家团圆。
2004年春节后,手上还有不少猴子库存,总琢磨怎么把它们全部卖了,即便亏一些处理掉也比卖材料好。客户还陆续有货退回来。我让业务员跟客户打电话,让他们尽量不要退货,能便宜卖出去就卖,再低的价格都认。其实,客户早就便宜卖了,2003年10月我去跑市场就发现有些客户的卖价已经低于我们的出厂价,我还纳闷地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想帮我们多走货,当时我很幼稚,心想,也许是他们卖货的策略吧。
2004年夏天,客户该退的货都退了回来,我们把所有的猴子都卖给了收购锌合金材料的人,然后算帐,不计以往的累计亏损,我们在猴这一款产品上的亏损高达100多万元。
这个行业,从马、羊两款生肖产品上赚大钱的工厂有好几家。这几家工厂的老板仅仅两三个月时间,身家暴涨近千万,座驾很快由桑塔纳换成奔驰、宝马。但从猴、鸡、狗上赚小钱的有,赚大钱的一个都没有,在猴产品上大亏的不少,那几家工厂,在马和羊上赚的钱后来又在猴上面全亏了进去,甚至亏得更多。这段经历,让我近距离感受到泡沫的形成和破灭。身在其中,先是满怀希望,然后指望保本,最后希望破灭,斩仓退出,斩得不够坚决的还要亏得更多。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在人多的地方感觉安全,中国人尤其从众,其实,人多的地方常常是最不安全的,做生意和做投资都要谨记:“旱则资舟,水则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