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写的股票财经 |
分类: 我的胡思乱想 |
2009年10月创业板第一批股票上市后,创业板和蓝筹股按市盈率计算的估值一直存在很大差别,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这种差别进一步拉大。目前,上证50的动态市盈率中值为13倍,16家上市银行的动态市盈率中值为4倍,而创业板的动态市盈率中值为71倍。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1、跟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关
中国股市前二十年主要是为国有企业脱贫服务的,而中小板尤其是创业板主要是为民营企业服务,是想鼓励创新、鼓励中小企业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特别是本届政府上台后,更强调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创业板推出后,股市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种背景下,蓝筹股还存在大小非的巨量减持,受到冷落。
2、跟肖钢上台后急于重启IPO有关
肖钢在 2013年3月17日担任证监会主席时,股市处在一波小牛市后的短暂歇息阶段,当时上证指数为2278点,创业板指数为854点。2014年7月21日,上证指数为2054点,创业板指数为1307点。肖钢上台前,IPO已经暂停,市场闻IPO色变。一般而言,IPO应该在牛市重启,当时经济正在走下坡路,整个股市牛市无望的情况下,让创业板进入牛市倒是不错的选择。这中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参考我的上一篇博文(想起了去年六七月份的股票市场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2uxy6.html)。
3、跟资金和赚钱效应有关
具体就不多说了,昨天看到网友云蒙贴出来的基金持有银行股的数据,转帖如下(来源:http://xueqiu.com/3037882447/30326286。多谢云蒙!本人未对数据进行核实):

4、跟上市公司性质和治理有关
蓝筹股中,国有控股比较多,公司高管一般会有一份很好的薪水和待遇,他们挖空心思从资本市场拿好处的人有,但不多,也不会太过分。创业板中主要是民营企业,其中很多公司上市并非是因为缺钱,而是套现的需要。私人控股和国有控股的控制人差别很大,有些人整天就琢磨如何进行所谓的资本运作:里通外合把本公司股价炒高,一方面方便套现,另一方面可以高价增发,或者可以将自己的股票(包括限售股)质押融资,弄来更多的钱搞收购兼并。其中就有违规行为。更多非国有控制人出现,监管有没有及时调整和加强?我不知道。虽然监管部门有大数据分析,但我以为,违规坐庄不会禁绝,正如有了电子眼还会有人冲红灯。老股民应该还记得,十三年前对亿安科技的处罚可谓本世纪初大熊市的导火线,2004年德隆的崩盘更是惊心动魄。呵呵,所以有人说,老股民买蓝筹股,年轻股民炒创业板。
前一篇:想起了去年六七月份的股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