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董秘到投资人/十二年商海蜕变实录(9)

(2014-01-02 20:44:10)
标签:

我写的

心路历程

财经

投资

创业

分类: 从董秘到投资人

【投笔从戎】

下班后我到华商大厦自行车棚取车,看到厚生很沮丧的样子站在那里,显然已经发呆了好长时间。他来蛇湾才十天,我俩已经是好朋友。我问他怎么了,他含着眼泪说:“我刚收到一封信,相恋了五年的女朋友提出分手,我要马上回北京一趟。”

过了一个礼拜,他从北京回来,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我:“了结了”。

1989年夏天,来研究所求职的人特别多,个人简历都很漂亮,把余约风的眼睛都挑花了。呵呵,要是我晚来半年,估计他连我的简历都懒得看。几个月时间,这个国家发生了很多事情,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

这是一次学者“下海潮”,类似古时的“投笔从戎”。有人“下海”很彻底,扔掉研究课题,就去创业了;有人跑去国外求学,包括被逼无奈去的;还有更多的人离开大学和社科院,到企业工作。

蛇湾的变化也很大。上级派来调查组,《蛇湾通讯报》停刊,不少人受了处分……在我们研究所,“蛇湾模式”的研究和宣传少了,更多的是股份制改造策划、蛇湾内部管理和发展战略研究。

从这个夏天开始,研究所来了不少人:屁股挨过子弹的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从监狱里放出来的武汉大学哲学博士,还有《蛇湾通讯报》才女、蛇湾培训中心前主任……

厚生是北京大学世界经济专业保送到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的研究生。1989年盛夏的某一天,我正在办公室低头写报告,听见一个抑扬顿挫的声音跟余约风谈话,于是抬头看了一眼,那是第一次见到他。研究所的员工坐在一个大房间里,包括所长余约风和副所长Lucas。客人跟余约风谈话,声音稍大一点,大家就听得清清楚楚。

二十四年了,我已经不记得那天厚生跟余约风谈话的内容,但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他的声音特别大,语气咄咄逼人,好像是在对余约风指手画脚,又像是在给我们所有的人上课。按说他是一个求职者,可哪像求职的样子?

余约风还是收留了他,并委以重任,让他负责策划蛇湾第一家企业上市。我跟他住在一个集体宿舍,每天一起上下班,成了好朋友。

一年后,蜀仁来研究所上班,我和厚生、蜀仁变成了“三人帮”。蜀仁来自贵州社科院,曾多年参与国家体改所组织的西部发展战略研究。他见多识广,尤其喜欢禅坐,跟我说:“以前我眼睛近视,要戴300度的眼镜,打坐之后,眼镜都不用戴了。”从此,我学会了静坐,还真有效,失眠的毛病明显改善。

学者“下海潮”为研究所带来新鲜血液,加之股份制改造正如火如荼,研究所因此又辉煌了几年。这里聚集的一帮“怪人”并未真正下到海里,但都跃跃欲试,每天仍激情澎湃。

从同事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其中,厚生和蜀仁对我影响最大。厚生学的是美国经济,典型的西方文明;蜀仁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很深,我当时读的历史书都是他推荐的。很有意思的是,时隔二十多年,厚生现在对中国历史研究很深,他曾到季羡林家附近,一住就是几个月,每天跟季羡林聊天;而蜀仁则自费到德国当了一年访问学者,虽然他还是爱中国酒、中国茶和太极拳,聊起来却对西方文化如数家珍。

也许是受学者“下海潮”的影响,我身在研究所,后来还当了副所长,但我的“思想家”梦想却渐行渐远。19936月,我终于离开研究所,“从戎”到华商文化,担任副总经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