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心理学笔记第十四章侵犯行为

(2018-01-02 15:29:26)
分类: 学点心理学
侵犯的概念
关于侵犯的主要观点
侵犯的影响因素
媒体暴力与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的控制和预防

第一节  侵犯行为的概念及其原因
一、侵犯行为的概念
(一)侵犯行为的定义
(二)侵犯行为的分类
(1)从侵犯的方式上看,侵犯可以分为言语侵犯和动作侵犯。
(2)从侵犯的动机上看,侵犯可以分为报复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
(3)根据侵犯的指向性,还可以分为公然侵犯和关系侵犯
(三)侵犯的普遍性
(四)侵犯的稳定性
二、侵犯行为成因的解释
(一)侵犯的本能理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
2.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
3.对本能论的评述
(二)侵犯的生物学理论
(三)挫折—侵犯理论
替代性侵犯
侵犯线索
武器效应
暴力行为是一种体现控制感的方式。
(四)社会学习理论
1.侵犯行为习得的机制
(1)通过强化习得的机制
(2)通过观察习得的侵犯行为
2.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评述

第二节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人们是否做出侵犯行为,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
(一)A型人格
三种最主要的特点:第一,A型人格的人更有竞争性,更能为成功奋斗;第二,A型人格的人有时间紧迫感;第三,A型人格的人在对待挫折情境时,更容易产生攻击性和敌意。
(二)敌意归因偏差
在情境不明确的状况下,会将对方的动机或意图视为有敌意的倾向,叫做敌意归因偏差。
(三)性别
男性和女性不但在侵犯的数量上存在差异,而且在侵犯方式上也不相同。
二、影响侵犯行为的情境因素
高温、药物、酒精、唤醒水平、“去个性化”
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二因素论把情绪体验分为两个部分:生理唤醒以及个体对这种唤醒状态的认知性标定。何谓“认知性标定”?即个体对这种生理唤醒状态的解释,如把这种唤醒标定为高兴、愤怒等情绪感受。
三、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
(一)文化与侵犯:在本质上,文化影响侵犯不是决定侵犯行为是否发生,而是文化规范了侵犯行为的表达方向。
(二)媒体暴力:暴力传播会增加公众尤其是儿童的侵犯性。
1.媒体与侵犯性的关系
2.媒体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1)媒体暴力影响孩子对于暴力的认知
(2)媒体暴力改变孩子对暴力的态度
(3)媒体暴力引发孩子对暴力的模仿。
(三)暴力视频游戏
暴力视频游戏与侵犯行为、违法行为有高正相关,这一效应在具有侵犯倾向的个人及男性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
一、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除了施虐者、受虐者个人因素外,还涉及家庭社会、文化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影响。
处理家庭暴力的步骤一般包括:首先使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暂时从压抑的家庭环境中脱离出来,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然后对所有家庭成员进行辅导和治疗,找出导致暴力的来源,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实施这一方案。及早对家庭暴力进行干预也非常重要。
二、校园欺负
(一)欺负行为的特点
它属于侵犯行为或故意伤害行为;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欺负行为的双方在力量上以不均衡为特点。
(二)欺负行为的影响因素
欺负者的人格特质在其出现欺负行为上起很大作用,如缺乏移情力而导致的侵犯性,极强的支配欲和对暴力持有积极的态度等,而且在欺负者身上往往发现不完善的自我发展现象(如冲动、不能延迟满足、行为自控力差等)。情绪不稳定、缺乏自尊及由此导致的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交能力可能是儿童受欺负的重要原因。
早期研究把欺负行为的参与者分为欺负者和被欺负者两类,后来还包括第三类人群:欺负/被欺负者。

第四节  侵犯行为的控制和预防
侵犯行为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控性和可预测性。了解侵犯的特点,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侵犯行为。
两个方面讨论侵犯的控制和预防:一是个人层面上的控制,如移情能力的培养、成熟个性的培养和宣泄;二是社会层面上的预防,如社会公平的建立。
一、移情能力的培养
移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识别和感受他人 的情绪、情感状态;二是能在更高级的意义上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
日常生活中易于运用的角色扮演方法,是培养移情能力的良好方法。角色采择是个体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儿童通过扮演某个重要他人的角色,才能逐步地学会身临别人所处的情境,暂时充当别人的角色,真实体验别人在一定情境下的内心状态。
二、成熟个性的培养
犯罪心理学家强调的成熟个性特征主要有:(1)有道德责任意识和成熟的敏感性;(2)关心别人的福利和得失;(3)不保留敌意与怨恨;(4)不歪曲现实;(5)自我认识客观;(6)对自己的行为负责;(7)懂得自己的角色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道德发展水平处于第一至第四阶段上的被试拒绝服从权威而没有对别人施以伤害性电击的比例仅有13%,发展到第五和第六阶段的被试拒绝服从权威的比例高达73%。例外应该是人格所决定的。
三、宣泄
想象的攻击行为和观察他人攻击也具有渲泄的作用。
必须强调,宣泄是针对已经产生了对一定对象的侵犯准备而言的。对于未产生愤怒攻击准备的人,想象、目睹别人实施侵犯行为,可能反而会更增加侵犯的危险性。
四、社会公平的建立
在现代社会中,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