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文:“病从口入”与“吃出健康”

标签:
公益健康、美食美景、文旅传承文化 |
分类: 文旅康养 |
吃对时间与吃对东西同等重要。《细胞报告》杂志指出:膳食蛋白质的代谢受进食时间影响,在早餐时摄入蛋白质更能促进骨骼肌的健康和生长。时间营养学(Chrono-nutrition)是营养科学相对较新的领域,探索昼夜节律对代谢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何时进食与吃什么同等重要。
每天一只水果可以预防心血管方面的病。据统计,在人口最多的20个国家中,中国吃水果少的问题最为突出,其导致的绝对心血管病死亡人数最多,每年约54万人。建议一般成人每天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水果至少1个(约拳头大小)。
笔者根据近年来进行大健康教育与身体力行的体会,将科学健康的“吃”法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以推动人们自“病从口入”向“吃出健康”转变:
——最时令的吃法:不时不食。春吃芽,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忌食大量的反季节食品等。同时要做到粗细搭配。
——最传统的吃法:过午不食。每日分三午即上午、中午、下午,过午不食并非是过了午时就不食,而是指过了下午就不要吃东西了,一般要求下午18:00时晚饭后就不要再吃东西了。
——最有效的吃法:轻段食法。即指每周一次断食,自我选择这一天不吃东西,开始时若饿得不适应可以每次吃一只果蔬,睡觉前喝杯牛奶。轻断食法可以纠正吃多了和吃错了的问题。
——最科学的吃法:科学研究证明,动物在饥饿或者半饥饿状态是机能与潜能的最佳状态。以七分饱和素食为主。现代人不怕营养不足而是要防营养过剩,尤其是大量动物蛋白堆积在体内,是造成酸性体质的主要祸首之一。正常人一般每周一次补充动物蛋白即可。同时注意要改掉暴饮暴食、胡吃海喝等不良习惯和戒烟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