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章节习题详解 第6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2012-07-05 09:55:44)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前心理学

章节习题详解

6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

 

    l.想象:对头脑中巳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两大基本特征;主要处理图形倦鼠,是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不是词或符号;形成的新形象,可以是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无意记忆: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它是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梦和幻觉都是特例。

 

    3.有意想象:是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据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4.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其新形象一般是以前已经存在的。

 

    5.创造想象: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三、简答题

 

    l.简述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答: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l)是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几乎完全是重复曾经感知过的情境;(2)是简单的相似联想,只是依靠事物外表的相似性而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3)是没有情节的组合,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物代替另一物的替代,没有或很少把巳有经验的情节成分重新组合。

 

    2.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想象的极大夸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简述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

 

:(l)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想象的方向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主题无预定目标,不稳定,内容零散,所以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联系。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影响,幼儿想象不仅容易受外界刺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无意想象实际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4.简述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

 

:(l)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5.简述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答:幼儿期是大量吸收知识的时期,幼儿依靠再造想象来理解 间接知识,他们听故事、看图像需要再造想象,理解文艺作品和音乐作品也需要再造想象,空间想象力更是幼儿看图和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所必须的。

 

    6.简述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    :(l)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称为表露式创造(2)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上略有改造;(3)发展的表现在于: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性相似。

 

    7.幼儿创造想象随生活、知识经验的丰富及抽象概括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随生活、知识经验的丰富及抽象概念能力的提高,幼儿创造想象水平逐渐提高。表现在:(l)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2)自编新故事;(3)创造性的游戏活动;(4)创造性的绘画活动。

 

    8.简述2-3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l)想象活动完全没有目的,想象活动开展前不能形成想象的表象(2)想象过程进展缓慢(3)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 (4)想象内容简单贫乏(5)想象依靠感知动作;' (6)想象依赖成人的言语提示,成人语言提示作用在于:①使有关表象活跃起来;②丰富想象内容。

 

    9.简述3-4岁儿童想象的特点。答:基本上是无意的,是一种自由联想,主要表现(l)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3)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3)想象受感知形象直接影响(4)不追求想象成果,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10.简述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答: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但仍以无意想象为主,具体特点(l)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想象过程常随感知形象、外来因素和自己情绪而变化;(Z)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表现在出现了有一定目的、一定范围的自由联系(3)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4)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

 

四、论述题

 

1.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

 

: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想象虽然是比感知和记忆更复杂的认识活动,但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忆等其他认知活动。           第一,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想象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而表象是儿童曾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第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想象依靠记忆,想象依靠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果役有记忆,具体形象也不能保留下来形成表象,说明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忆;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顺序进行,想象越丰富,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儿童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加工,越利于保持和回忆;第三,幼儿的想象把记忆和思维联系起来。记忆是感知的复现,想象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幼儿期的想象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但不同于创造思维。其次,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第一,想象能引发情绪,孩子的情绪情感常常是想象而引发的;第二,情绪影响想象,幼儿的想象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 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改变想象的方向,幼儿常常满足于想象的过程,游戏中的想象,更多表现了幼儿情绪和愿望。再次,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即便学习,也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想象在游戏中的重要地位突出表现在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如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游戏正是幼儿不断靠想象变换着物体的功能,才得以顺利进行。最后,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活动所不可少的。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听故事时,想象随故事情节而展开。想象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2.幼儿想象夸张性的原因。

 

:既有认识水平的局限,也有情绪的影响等多种原因,一句话是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反映首先,认识水平的局限。其次,情绪对想象的影响。再次,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解释说明略)

 

五。案例分析题

 

幼儿在想象中常常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个成分,例如,画一个小孩放风筝,往往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甚至超出身体的长度.幼儿说话也喜欢夸张,例如:"我家花开得可大了,象桌子一样大".结合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夸张,原因是多方面的:1.认知水平的限制,例如,幼儿在画一个小孩放风筝时,由于记忆中的形象较贫乏,对事物的特征掌握不完全,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点,即用手放风筝,因此手就画得很长.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自己喜欢的事物往往画得很大.3.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放风筝的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的原因也可能是受表现力的局限使画面与事实不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