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树立整体教学观

(2017-03-23 10:04:40)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考备考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连续召开了几个学科研讨会,研究探讨大高考观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克服以往的年部教师各自为战,整体割裂,重复教学,教学与备考分离的做法,让整个高中阶段教学与备考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日常教学要聚焦高考考点,分层推进。树立整体教学观,注重教学的连续性,系统性、有效性。
       一、从学科的角度讲,任何一个学科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每一个学科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系统,部分是构成整体的要素或者子系统。整体离开部分就不可能发挥整体的功能,部分离开整体也失去了自身的作用。每一个学科都是研究特定领域的规律,规律就是要素与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固的联系,这些联系就是学科的规律。每一个学科最低层的是知识,然后是学科方法论,学科文化和学科思想。因此科学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整体性和规律性。
       二、从学习的角度讲,学习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系统的过程
       学习就是不断用相互关联的要素构建学科系统的过程,而不是掌握单摆浮搁的各个要素。如果只关注那些构成系统的要素,而不去按照科学的方法构建整个系统,那么永远都不可能学深、学透、学通。学习分成表层学习,中层学习和深层学习。浅层学习就是碎片化的学习那些具体知识点,中层次学习是用知识点构建子系统,形成一定的模块,深层次学习是构建学科体系,用学科方法,学科文化,学科思想统领学科知识。只有真正构建了学科体系,才能真正体验到知识的魅力,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的过程
       学科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建构性。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科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科学建构的过程。我们说聚焦考点,并不是只学习那些知识点,而是把这些知识点放在系统中去学习思考。掌握了知识体系就是掌握了学科方法、学科文化和学科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培养学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就隐藏在这个构建体系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整体的教学观,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建构性,也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教学过程的连续性。教师要真正研究学科规律,真正研究学生认知规律,根据这两个规律整合教材,选定教学策略与方法,才能提高教学的科学性的有效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