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荷花塘街区的历史街巷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深化方案建言之六

(2022-08-27 15:07:54)
标签:

城市规划

历史文化

建言

关于荷花塘街区的历史街巷

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深化方案建言之六

 

6、关于历史街巷。

规划提出优化街巷起止点、落实边界、优化形成分类保护要求,这些都好。想提出的是:其一,历史街巷最重要是要加强沿街建筑的外立面整治。历史街区除了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外,大量的是风貌控制建筑和一般建筑。这些建筑虽然档次低,但所占比例高,其外立面整体形象对街巷传统风貌彰显影响甚大

随着时间的延续,许多过去传统建筑已经逐步蜕变成一般建筑。如水斋庵35巷路口一侧的水斋庵35号建筑(见下图),左图为笔者2004年的写生图,右图为现在的照片,相比之下,原先沿巷的弧形院墙变直了,传统青瓦为现代红瓦取代,传统门罩变成了雨棚,沿巷破墙开店并增加了门窗、气窗、防盗窗,坡路变成了平路。规划图上水斋庵35号建筑的标识是一般建筑、改革开放以后的建筑。实际上是传统多进建筑蜕变,并非改革开放后的建筑。

关于荷花塘街区的历史街巷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深化方案建言之六

建议原先是传统建筑后来蜕变成一般建筑的,尽可能通过整治恢复为传统风貌建筑。从规划图看,作为历史街巷水斋庵35巷的两侧,除了一处区级文保建筑后门和两处风貌控制建筑外,基本上是一般建筑,路口又有多层现代建筑,如是这样,又怎能称得上是历史街巷呢?建议认真进行原貌核查,加强原是传统建筑的一般建筑传统化修复和街巷的外立面传统化恢复。

其二、“谨慎”拆除。规划提出“因必要的新增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允许少量建筑拆除”。新增道路就是城墙南路吧,笔者反对,后面再说。再就是一些传统街巷整治总想把转角处拓宽,很容易破坏原有的特色韵味。几处转角和疏通街巷的拆除要慎重。至于建设管廊,建议本着两者兼顾的原则,尽量不拆。

其三、路面整治。这个街区路面随着多年的路面改造逐次垫高,我看了一下,许多房屋内部地面远远低于路面传统建筑看上去感觉比几十年前矮了许多建议修路下挖恢复原有的路面高度,恢复青石板路面前面的规划提出采用微型地下共同沟方式敷设非常好,我想既然要搞,就应该争取街区内侧全覆盖,现在剩下的路段已经不多,建议加上,以避免管线临时开挖给整个历史街区环境带来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