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街区的建筑风貌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深化方案建言之五
(2022-08-23 14:09:47)
标签:
城市规划历史文化建言 |
关于历史街区的建筑风貌
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深化方案建言之五
5、关于建筑风貌
该项规划在“建筑遗产”节中提出“现状建筑大部分始建于明清和民国,以粉墙黛瓦,双坡屋顶为主要特征”。建议“粉墙黛瓦”改为“青砖黛瓦”,“双坡屋顶”改为“硬山顶”。笔者曾多次提过,南京比较上档次的传统民居基本上都是青砖空斗砖,这与徽州、江浙一带粉墙黛瓦的韵味迥然不同,也有别于镇江、淮扬一带完全扁砌的清水墙。南京过去也有不少粉墙,但多为档次较低的民居,上世纪50年代搞爱国卫生运动,不少地方统一刷白,加上一次次修缮更新,结果粉墙越来越多,因而陷入“粉墙黛瓦”的印象误区。前面扬州在搞传统街巷整治,冲破了“粉墙黛瓦”的所谓传统风潮,恢复了许多清水墙街区,在“粉墙黛瓦”的惯性中独树一帜,把真正的扬州本色凸显出来,我觉得值得思考借鉴。当然,这里的民居建筑还是要实事求是,通过调研,从建筑最初的面貌出发进行恢复,原是空斗墙的坚持空斗墙,原是粉墙的还是粉墙。原先再生规划提出的“黑白灰主色调”提法不妥,笔者当初曾向担纲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的张杰教授反映过,张杰教授后来明确地表示“应当以灰色调为主”。
(注:建言之四因有敏感词未找出,暂时放在后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