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不喜欢开口说英文咋办(上)

(2011-12-31 07:45:03)
标签:

儿童英语教育

海岚

原版阅读

儿童教育

育儿

分类: 儿童外语(英语)学习 习得

孩子不喜欢开口说英文咋办(上)

 

海岚

 

这个是在皮卡讲座的一个纸条问题,问的就是孩子已经接触一年半的英语,而且平常也听英文光盘,有时也读一些英文原版,但孩子就是不喜欢说英文,而且更喜欢中文书籍。想问您我如何能让他爱说英文?

这是一个需要一堂课来解答的问题,因为里面涵盖的内容很多,我就分成上下两篇来回答这个问题。有时候我就想是不是越专业越沉重,总怕说不清误导了爸爸妈妈们,断不敢胡侃,应该有点无知者无畏的精神,老瞻前顾后地左思右想地也不行哈。我就试着把一些可能的原因在这里分析一下,同时大家介绍一点西方语言教学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助于我们多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最后给点小建议,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喽。也欢迎有很多体会的爸爸妈妈或者儿童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来交流补充。

如何定位这个问题

    子接触英文时间长短不是一个能清楚说明问题的量化指标,效率和时间一起才应该是比较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指标,具体点就是每天接触英语的量乘以接触英语的总时间的概念(其实接触英语的这个输入还有一个输入质量的问题,为避免更复杂化,就忽略这项了)。这个概念有点象我们统计机场状况的时候用飞机的架次来作为参数,而不是单独的架或次,一个道理。 我这里给大家一个大致的参照方法。在北美,家里母语不是英语的孩子,如果从3岁开始上幼儿园,更多的是18个月就开始上了。每天上午,下午各15分钟的circle time,这里面每个circle time至少有一首儿歌,一个故事。且不说人家的质量如何,单这个量我们对比一下。更重要的是,平时在幼儿园的生活里面,和老师,小朋友的互动都是英文的,这些都是英语种子萌发喷薄的环境和条件。相比之下,我们自检一下,就会明白,我们在这个维度里所处的点在哪里。


西方相关语言教学理论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西方在语言教学上有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语言教学理论。其中有种是自然入手法。在这个理论里,我觉得就中国孩子英语启蒙而言,对我们有借鉴作用的提法就是“静默期”的提出。对于给孩子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家长和老师,我们不能否认,我们都有让孩子输入就有输出的倾向,所以最好了解一下自然入手法里的“静默期”的提法,就是成人在给孩子进行有质量有意义的输入的基础上,学习者在这个“静默期”里不需要说,即不需要输出直到学习者觉得有要说的感觉。自然入手法理论把语言习得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产品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听力理解积累阶段,就是我以前说的,学语言听说读写,听是基础。

二,早期产品阶段,这个阶段学习者在输出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新语言的建立还在摇摆挣扎中。老师家长的重点是看学生的意思表达,而不是纠正错误,只要不是输出的引起特别大的歧义。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意思对了就行,有些小错误没啥。

三,  延伸产品阶段,这个阶段学习者进入相对复杂的延伸语言输出阶段,进行类似角色游戏,讨论,开放式对话,或者小组的活动等。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提升流利度,那么,要求成人很少纠正以免影响这个流利度。

在这个第一和第二阶段之间,就有一个“静默期”。这个也是充分尊重孩子语言自我的形成,这方面加拿大那里做的比较好。以后我写写第二语言习得模式的时候再举例子。有的孩子的“静默期”之长,可能直接越过第二阶段就进入第三阶段了。所以开头所说的这位家长说的孩子的情况,如果我们用自然入手法的观点来看,也许孩子处在一个静默期里。如果我们看孩子说点“Hellomy name is Li Ming.What's your name?”之类的英语就感觉好点,其实大可不必,这个是鹦鹉学舌,不是真正的输出。

可能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其实我在如何定位里已经谈到了,可能是输入的量还不够,这个量包括数量和质量。孩子更喜欢中文,说明中文非常强势,那么就要找些入手点来加强英文的输入,同时营造一些孩子英文输出的环境和条件。如果没有一点对英文启蒙的理解和技巧,这个做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我呢也尽量在博文里多介绍一些有关的资源和方法。

    第二个原因,我们没有发现孩子的right button. 我们东北话就是没整明白电门在哪里,没按对,当然灯不亮。要充分观察,理解孩子。我们有句行话,说我们老师或成人对孩子的教育,叫:push the right button. 就是按对按钮,就这一句话,就要很多功夫,不是照猫画虎就能画得来的。是要对每个孩子个体差异的理解基础上的多种方法尝试和寻找时机。首先我们要发现自己孩子的这个button.

我在加拿大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这样一个孩子,家里母语是越南语。我接班的时候,发现她在circle time的时候从来不会坐到我的circle里来,甚至都不到这个区域。和她讲话,就是点头或者摇头,从不开口。在到我的中班3岁半前,已经小班和大小班两年多了,这个过程接触的英文不是不够罢。我就和她商量不来参加我的circle time 以,但要在另一个区域玩拼图,不能影响我的circle time。她点头答应了。我明白她父母因为同样源于亚洲文化,一个在爱立信,一个在加拿大国家统计局,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对她是有期望的。我观察试探发 现,我讲的东西,她不是一点没接收,她有时候貌似在那里自己玩,但在听我。这样我心里就有底了。即使她不正经八百儿的坐到我跟前,她也在用不同的方式接 受,我要给她时间和空间。这种局面持续了3个多月。如果那时候我是刚开始工作,就会把我急个好歹的,经验告诉我,这是个很需要火候的小家伙。

终于有一天,她到幼儿园来的时候带了两个面具。这时候你能感觉到她的那种自豪和兴奋和她要表达什么的愿望。我就问她,好漂亮的面具,谁给你做的?她终于开口 了,“爸爸做的!”我问她,可不可以给我看下?她递给了我,我认认真真地看了面具,的确很有功底,我又很具体的夸奖了一下这个面具。然后问她,一会儿circle time的时候你展示给小朋友好不好?她点头答应了,这样到circle time她有使命,她忘掉了那些她自己的顾虑,自然到我们中间来了,但让她自己完全开口介绍很难,我就提问先前的简单的诸如这个面具是谁做的?啥颜色的之类的问题。她就回答。对于孩子,只要开口了,就是巨大进步。第二次,我说你可以带着面具来参加我的circle time,这样她就忘了自己(的障碍),感觉自己是面具所代表的人了,自然就参加班级的大活动来了,后来就不用面具来参加我的circle time了。这样的看似偶然的机会终于完成了她的过渡。当她爸爸妈妈知道后,真的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女儿不参加circle time很久了,就是没有办法。在后来她的弟弟到上幼儿园年龄,他们想方设法打听我是否接小班。有点王婆啦哈,小小地自豪一小下下。这个例子我是要说明,找对button要不懈观察,我以前写的《孩子学英语,家长要三心》,自检一下,看哪个心还在,那个心丢了哈。也许你家的孩子是属于这种情况,用你的三心找这按钮喽。

这个button的寻找,可以借鉴一下我的《孩子不喜欢英文阅读为那般》的思路。多调试。对于如何给孩子营造适合他的机会,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有英语学习小组和优秀的指导人员,有类似皮卡那样的社区学习氛围,能比较容易制造这样的机会。孩子更喜欢在同伴之间获得成就感。

下篇我会给点小建议,祝大家新年快乐!你们比木门早12小时进入新年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