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岚早期教育儿童教育学前教育东西方兼容育儿 |
分类: 加拿大美国儿童教育 |
从抢玩具行为的引导浅谈中西方理念的取舍
海岚
偶然一次看到新浪博客大讲堂里专家回答家长的提问,其中一位家长提出,“我家男孩两岁半,性格偏内向,胆子偏小,跟小朋友玩的时候,如果别人看上他的东西,直接一拿就拿走了,他根本不在乎,也不知道去要。有的小朋友有侵略性,打一下或推一下他也跟没事似地,我担心上幼儿园了,像他这样就是被欺负的类型,怎么样才能教育和改变他呢 向育儿专家XX提问。还有我最初开博的时候也看到新浪育儿专家里的一位博士对家长关于孩子抢玩具行为的解答,就发现在对待这样一个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会犯的“错误”的问题上,中西方的做法之不同和背后价值取向的差异。
教育从来都是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儿童教育作为教育的起始环节,在很多教育理念,方法的背后同样体现了这些深层次的价值取向。
中国现在处于世界化现代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传统的教育原则方法开始反思,越来越重视孩子分数以外的未来竞争力的培养。中国世界化的过程也把我们的眼界放宽放广,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非常关注西方的教育理念方法。在这样一种大形势下,是不是西方的就一定是最好的,是不是最适合中国孩子?怎样多一点理智,多一点科学的取舍呢?
中国传统观念多认为孩子抢玩具这是小事儿,大的让着小的。所以有些中国育儿专家给家长忽略不计,让孩子自己解决等类似的建议。而在西方儿童教育理论中,多把正确引导儿童这种行为看做是培养孩子的(前)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把引导孩子抢玩具的行为看做是极好的孩子学习正确表达自己,正确沟通的机会。在很多相关课程里有关于对这个问题的正确教育方法的介绍,我找工作的面试中也被问及了这个问题,所以对这个典型题印象非常深刻。
西方儿童教育理论方法中把对孩子抢玩具行为的调节作为一个培养教育孩子的必须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里面蕴含的价值观是是培养孩子对他人的物权的尊重(北美对个人财产,隐私等的绝对尊重也是这一价值观的体现),对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维护(个体知道如果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在对被抢和抢玩具的孩子的双方的正确引导的方法上体现的都是这些价值观。
那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正确表达自己,正确的和周围的人和事的沟通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从这一点上,我认为在对待孩子抢玩具的问题上,西方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这不意味着一切“披着西方外衣”的东东就都是适合中国孩子的,不能盲从。中国家长要分析一下来源,走马观花拈来的可能已经偏颇了。还要分析一下对孩子未来竞争力的培养,对未来现代文明社会的适应程度等角度来决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