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出投资体验

(2009-09-17 17:54:32)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理财

从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到现在,刚刚7年,人数千万。20062007年的大牛市,使几千万的客户进入了基金这个市场,对广大的基民来说,主要都是从2007年开始体验基金投资的。从牛市的后期开始基金投资初体验恐怕不会是一个特例,2004年如此,2007年如此,未来应该还会如此。

所以每一轮牛市之后,基金行业都会受到质疑:也许是内控的问题、也许是投资能力的问题等等、等等。投资者需要让他们的亏损有一个承担责任的对象,对银行的客户经理可以是直接的质问,而对基金公司,大部分只能通过媒体来发表他们的观点,何况媒体人士中也有很多的基民呢。

要投资于投资,就必须了解基金,其中,首先应当理解基金的安全、透明性,理解基金波动上行的特征,理解基金战胜市场、业绩差异远比股票小的专业投资结果特征。之后应该了解的是我们自身现金流的特征,并波动上行特征与自身现金流特征结合后,对投资者的基金风险承受——波动痛苦的理解。最后,投资人还必须理解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及在不确定下的决策模式——追求收益率与其概率的双重因素。

在了解了基金之后,要从理性方面理解基金投资,我们应当学习经济与证券市场的不同,除经济、证券市场的价值(经济的预期贴现)、大众情绪影响外,技术分析作为证券市场整体测量的一个尺度与方法,可以说是经济、价值、大众情绪的一个综合衡量指标,也是值得了解的。

对以上问题的了解,主要是从决策分析的角度去了解影响基金投资业绩的主要因素与衡量方法,了解了这些方法,并不能代表我们就可以理性决策了,当了解了这些方法,意味着面对市场的波动,我们知道了是什么形成了这种波动,哪些因素变化到什么程度是我们需要关注和准备处理的,哪些波动的范围是可以相对泰然视之的。同时,我们最好还能够找到与我们的想法相一致、相匹配的专业机构。找到相一致的机构,我们就可以考虑让他们给我们以分析建议,减少我们自己抓取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减少时间投入的同时,达到基本现同的效果。找到相匹配的专业机构就是找到哪些可以为我们自己不打算作为的部分带来更加专业价值的机构,比如说:我们不想选股、不打算做行业配置、最好能找一个机构帮我们战胜市场,而我们自己只在经济、市场的价值方面进行选择,也许这个相匹配的专业机构是基金公司的基金、或者是私募、或者是其他投资机构。这种相一致、相匹配是相对的,也许相一致提供给我的是行业配置建议,那么相匹配的就是行业基金;也许相一致提供给我的是二级折返趋势的建议,那么相匹配的也许就是ETF或者低交易成本的类指数基金;也许相一致的提供给我的只是理财目标的达成,那么相匹配的可能就是一个大范围的混合基金,让我的一切都由投资管理人作主。

要再从细的地方去了解经济、市场价值、大众情绪,恐怕就需要了解社会周期、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这些首先影响的是整个市场。之后是行业周期、行业特点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影响的是行业配置;在企业研究中,其核心价值与发展趋势对企业价值判断的影响,影响的是基金经理的投资具体决策。从这点上看,定期对社会周期、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行解读,解读其对证券市场的价值,是让大众了解经济与证券市场价值的服务。对相关政策对行业周期、行业特点的研究,是满足行业基金投资人的服务。或者是满足投资人对产品运作控制的感觉。而对个股的研究公布则超出了对持有人的选择分析、控制感的服务了。

投资人在了解了市场、行业的基本影响要素,由专业机构至少完成个股选择之后,剩余的部分就是要理解波动上行的产品下,个人的投资体验与理性的差距了。

投资体验与事实的差距至少会表现在几个方面:

参照点漂移下的损失体验:由于赢利参照点会漂移到过去最高点,会使投资者在赢利时依然感到赔钱的痛苦体验,而损失参照点又保持期初投资,又会使投资者感到相同下跌幅度下,损失的不断加大,从而赔钱的痛苦体验越来越大。

效用的递减下的漠视体验:由于效用递减,会使投资人在牛市时赚钱的体验逐渐减少,与参照点漂移结合后,构成了牛市的频繁卖出的合理性,而赔钱时,又使赔钱的痛苦体验减少,构成了熊市自觉的长期持有,从而连市场的回报都难以得到。

面对损失可能扩大时的焦虑体验:只连续赚钱代给人的是惊喜,连续亏损带给客户的必然是逐渐增大的焦虑,担心未来市场的走势、担心亏损的扩大、害怕赢利成果不保,不知如何行动才好的,这种强烈的焦虑,使客户的行为发生变化,每个人这种经历下的表现都有所不同,唯有体验过才能知道。

认知失调下的决策失误体验: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判断错误实很平常,但人的认知协调的需求,往往让我们采取降低这种失调程度的认知与行动,也构成了亏损后,客户行为模式的不同变化与难以把握。

知识积累后的控制幻觉体验:随着对投资了解的深入,投资人知道了甚多的投资知识与信息,并采取过多次决策后,对信息收集、分析、处理交易的过程也逐渐熟悉,这些积累与熟悉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对投资成功的控制幻觉,变得逐渐自信,直至过度自信,坚持自己的意见、难以说服,相信自己有了更高的获胜概率,而事实上却依然如故。

情绪化决策的贪婪与恐惧体验:愉快是从信息的选取、加工处理到对事物概率与效果的判断都会使我们更加喜欢风险,形成赚钱后的贪婪;而痛苦后则变为惧怕风险,将信息解读得偏威胁性,构成了下跌后的恐惧,最终无法在有价值时进入市场。

易得性启发下近期体验:人们总是对近期发生的事情短时印象更为深刻,并以此来做出对未来的判断,而如果这种短时的事情再生动些,就更加重了其在决策时的权重,使短视成为常态,

锚定后的确定体验:但我们确定了一个未来假想的回报率,并以此来调整判断时,我们会隐隐感受到其确定性,使我们做出决策更加容易。

代表性启发下的归属体验:归纳出特点,是最便于记忆与处理的方式,将投资特征归纳到我们脑中已有的地图中,让我们过去的经验帮助我们去处理,是处理问题最重要的启发式判断,用这种方式处理会让我们熟悉而安全。

这些体验,都使投资人做出了一些“合理”的决策,而最终离更高的收益率与更高的概率有了偏离。如果不能理解这种体验下的决策偏差,就无法将政治、经济与市场的信息转化为提高决策效果的知识,而只是将所有的信息转化为了自己感性决策后的借口,满足了投资的快感,降低了获得更好回报的可能。花费了时间学习、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而结果只是满足了感受的需求,未能有效的提高回报的概率与幅度,这种满足情感需求对投资结果的消费加上自身的精力投入,实在是不够值得。

人生时间有限,如能够花费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关注家人,应该比花费时间,满足自身感受,降低回报更加的对人生的持久幸福要来得好。

投资体验与决策心理的差别:决策心理从理论上对投资决策时的认知、处理过程进行了诠释,更多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研究与评述,而投资体验更多的从投资者的角度去理解这种心理过程,既包括其心理上与理性的差异,也从个人感受的角度,去理解其客观性,并将其缺陷以投资者需求的角度提出,成为需要满足的部分;也许这种自我满足成为决策的偏差,构成了投资人的一种消费行为,也许这种需求的满足可以由专业机构提供服务,构成其商业价值的一部分。

投资体验与行为金融的差别:投资体验是客户自身对投资不确定性的感受,行为金融是这种感受形成决策后对投资品的走势特征的影响。投资体验如不加引导,构成了投资者消费的一个部分,就会形成行为金融的一种现象,为一些机构提供获利的机会;但如果客户的投资体验可以被引导(投资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种投资体验可能得到改善,最终影响投资决策或投资者的非投资行为的表达,优化的投资决策利于使投资人得到更好的投资回报,投资者的非投资行为的改善,一方面会提高相关者的感受,同时也会提高投资者自己的生活环境

投资体验与投资决策的差别:投资体验包括了投资决策中的认知、分析、决策过程,同时投资体验还强调了决策后的认知,包括了决策之后,投资人的感受及决策模式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外部所能提供的服务与引导,及所引起的一系列认知与加工策略的变化。

所以说,投资体验是以投资人的多种需求为中心,分析、理解其投资过程的感受,争取能够让投资人通过对自身投资体验的理解,从感受上到结果上都能有所改进,实现对客户投资结果与体验的双提升,带给投资人更好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