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理财 |
投资前的客户是相对理智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历史决策的包袱,也就是所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怕虎有可能是不知风险,但有更大的可能是没有承担过风险之痛,才能够以相对理性的态度看待波动的风险,而在有了风险之痛后,因痛生惧,因惧生变,反而成为痛苦情绪后的情绪投资人,追求避痛之术,而不再是投资成功之道了。这时促成投资人决策的,更多的是诱惑,赚钱的诱惑、财富增长的诱惑。
面对房价的上涨、面对周围的各种物质诱惑、面对永远的缺钱,周围赚钱的声音是最有诱惑的。基金公司长期投资、复利回报的教育虽然能够说动部分客户,激发他们的投资需求,对这部分客户来说,人生中长期的资金缺口与复利的诱惑,成为他们的决策的动力,长期的数据,形成了他们能够决策的诱惑之源。
面对多变的市场、面对损失的恐惧,长期的数据还是会让很多客户在决策前徘徊,在没有进行投资之前,关注市场后的参照点往往会是特别关注的某一天的价格或指数,也需这一天曾经与家人讨论过投资,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也许这天参加了某个会议,会议中推荐的某只产品;也许这天客户经理打来电话,建议了某个产品的购买。从此之后,投资者就确定了一个参照点,那一天的价格数据。一旦这个参照点确立,每一次超越这个参照点都会带来遗憾与后悔,虽然低于这个参照点的日子里,难免有悻悻的感觉,可一旦超越这个参照点后,后悔与紧迫的感觉就会更加强烈的影响着投资者的心情。
因上涨而形成的上涨信心、因上涨而形成的时间紧迫、因上涨而坐失的投资机会,使投资人的另一个决策参照点是每天失去的投资机会,也就是现金在手中少赚的利润。当时间一天天过去,每天与市场相比、与同事的投资相比、与邻居的购买相比,少赚的这每一天的钱都形成了立刻进行投资的压力,只是需要一个认购、一个拆分、一个分红的更迫切的刺激,就可以转化为投资的行动。
所以投资前的参照点是远期的巨大财富诱惑、近期的某个价格数据与每天丧失的投资机会,由此产生的诱惑与压力,压迫着投资人进行投资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