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罪恶之源——参照点之一

(2009-12-09 13:24: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理财

儿子正是处于逆反期的年龄,最不爱的是写作业,你要他写作业,他就装假寐;你要他出门,他就要写作业;逆着大人的意见似乎是其最重要的生活乐趣之一。周末要他吃饭的最佳策略就是这样的问题:是吃饭,还是写完作业再吃?结果是一定是先吃饭;比起做作业来,吃饭还是比较好的近期选择,而做作业只是迫于大人压力的事情,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如果问题调整为吃饭还是歇会儿再吃?那么结论一定是歇会儿再吃;与“歇会儿”比起来,吃饭就成了负面,而歇着就成为更优了。

虽然儿子对父母好好读书、好好做作业的教诲每每点头称是,在口头上表现出了“臣服”,可他在吃饭问题上的选择结果似乎意味着好好读书的教育全然没有抵抗过儿子内心的天性,教育的路途依就漫漫。

决策行动是最能代表人的认知成果的。分析的过程可以有诸多个参照点,我们可以如何如何,应该如何如何,皆可头头是道;当涉及到决策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结果,是每个人内心最基础的价值偏向,比一切道理都更加的真切、更加贴近作为一个独特人的真实状况。

不同参照点下的感受与决策是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着的、表现着的。如果说读书是儿子在父母、周围环境压迫下的被迫选择,从而表现出了被教育过程与决策行为的不一致性的话,投资人的投资认知、感受与决策过程则会因其特有的自由选择性而表现出了相当的一致性。投资前被希望所诱惑而行动,投资后因焦虑而痛苦、而行动。其中参照点的不断变换,正是构成了这种诱惑与痛苦的罪恶之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