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理财 |
虽然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分析,但在这个不确定市场的决策永远难以避免情绪的影响,无论是信息本身,还是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四处弥漫着大众及个人情绪的雾气,就是逆向思维本身也是一种情绪。证券投资世界是如此的复杂,最后的决策只能由感性促发。这就构成了推进客户决策的过程,与进行投资者教育的要求就完全的不同。
要在不确定下做出决策,如果不是外在压力足够大的情况下,愉快的气氛恐怕是能够做出决策的环境基础。
做出一个决策,会涉及到人们对信息的吸收与处理两个重要的环节。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人们总是会有选择的提取和加工与当时情绪相一致的信息:处于愉悦情绪状态下的个体会记起更多令自己愉悦的事情,选择乐观的信息,对事物作出乐观的判断;而处于消极状态下的个体,容易回忆更多令自己伤心的事情,作出悲观的判断和选择;更重要的是,如果客户处于相对消极的情绪下,吸收信息后的处理是缓慢的、系统的、分析的、自下而上的精细加工,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刺激物的细节上。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当关注每一个信息的细节进行分析加工时,很容易落入不确定的境地,无法做出抉择,最终犹豫之下错失机会。所以让客户身处愉悦之下,是客户可以决策的基础。
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在波动上行的产品基本特征下,用长期投资的数据对客户进行投资鼓励是必经的路途。投资之路漫漫,越高收益的产品亏损的幅度会越大,亏损的时间会越长,如果没有长期数据的激励,只关心每日的涨跌,70%以上的亏损日子会是常态,如果不是长期复利的力量构成人生财富的百倍差异,如果客户不能自己逐渐调整这种涨跌下的体验,恐怕一方面是投资者的焦虑痛苦,并把这种焦虑痛苦转嫁到相关方,使相关方共同痛苦;一方面是因为痛苦的刺激而不断的调整投资策略,最终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放眼长期,也才有可能淡化对近期不确定的焦虑,与人的关注近期的天性相平衡,使决策尽量有可能少受近期个人情绪的影响。
在客户决策之时,为客户梳理决策前的逻辑与信息,帮助客户降低信奉,提高正确概率也是推动者的重要价值。在不确定的市场面前,任何逻辑与信息都没有短期100%的获胜概率,但一方面对影响市场要素与逻辑的了解增强了客户对不确定市场的控制感觉,增加了投资的信心;同时,确定的信息与严谨的逻辑给客户带来了虚假确定的感觉,使决策更容易进行;最重要的,为客户提供的信息、分析与建议降低了客户的决策投入程度,降低了客户的信奉程度,使决策短期错误时(这在不确定的市场下是无法避免的),较低的信奉与可以归因于外部,使客户的认知失调程度较低,也就使客户容易坦然面对这种错误,更好的走在投资的路途之中。
最后,对很多客户而言,被短期的想象催化决策,应当是推动其决策的最后一步。无论长期的数据多么诱人,长期的绩效多么有说服力,逻辑多么严密,但恐怕只有最后一米的数据才能够促进决策的行为,尤其在这个舆论泛滥的时代。人们的阅读已经走向轻松、娱乐,媒体关注的是对读者的吸引,长期、逻辑对读者而言是没有时代感觉,没有可阅读性的,即不是读者所喜好的,也就不是媒体能有意愿去传播的,只有近期的变化才容易引发观察者的思考、对近期的想象才能引发传播者的兴趣,激发出投资人的追捧。制造一个适宜决策的周边媒体环境需要短期的数据分析与想象,面对不确定的市场,让投资人跨出最后的决策之步也一样需要短期的想象。虽然市场走势并不确定,但投资人的问话最终会走到什么时候买?买谁?这样的问题上,在这两个问题上给投资人一个相对确定的理由与想象,也许这种理由只是短缺、也许这种理由是激发投资人的某种情感,但只有如此才能最终帮投资人进行行动。
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进客户决策,采取行动,虽然这种决策未必是最优的,但比起投资人更普遍的追涨,被推动的决策是更优的决策。为了让客户在市场未追捧的阶段能够采取行动,首先必须让客户处于愉悦的状态;然后用长期的数据来激励投资人;还要帮助客户建立投资逻辑,提供相关数据,帮助客户感受相对的确定、控制感的满足,同时降低其信奉程度;最后往往还需要用近期的,并且与决策直接相关的数据,激发对未来的想象,让投资人感到立刻行动的必要,才能够催化投资者的行动,使投资人的决策比起其自身的情绪化决策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