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张之争:说翻就翻的友谊小船

(2016-11-19 21:46:22)
标签:

杂谈

那是隆庆六年的冬天,太医院传出来的是一个比冬季更加阴冷的消息:

皇帝已病入膏肓,弃世只在百日之内。

当时的首辅大人高拱听到这个消息吃了一惊,他与隆庆皇帝,有着二十年深厚的情谊,当皇帝还是裕王时,高拱任裕王府首席讲官,悉心传授教导裕王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二人不仅有君尘之情,更兼有师生之谊,而隆庆皇帝在三十岁登基继位之后,对政事并不感冒,将一切军国大事委于高拱,自己则乐得做个闲散君王。

一朝天子一朝臣,高拱对当时的小太子朱翊钧,也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既无拥立之功,也无授课之谊,偏偏内阁中仅剩下的两位阁臣,便是高拱自己,和当时居于次辅的张居正。

高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本人也是一位较有能力的大学士,在嘉靖年间入阁,在嘉靖年间徐阶阶任首辅时,高拱时年不过40, 便做到了次辅角色。

权力的争斗是无止境的,只是参与人员的不同,在高拱积蓄能量搞倒徐阶时,张居正还只是个潜伏在内阁中韬光养晦的小跟班,与张居正与高结成统一战线,在倒徐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拱当权之后,两人在内阁中有了一段亲密无间的合作期。

高拱当上首辅之后,走到了自己权力的最顶峰。此时的高拱,位高权重,目中无人。关键的关键,是他身边的次辅,野心勃勃,颇具远见。

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此刻的高拱,早已敏锐的预感到了权力的动摇,站在自己身边的张居正已经不再是亲密无间的战友,而是有力的竞争对手,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为了防备张居正,高拱下了两步棋:

第一步:增补阁臣高仪。论年龄和资历,高仪都压过张居正一头。明朝的官场讲究论资排辈,高仪的入阁可谓是给张居正的晋升道路上摆放了一块大石头。

第二步:用殷正茂代替李延担任两广总督。殷正茂与张居正是同科进士,两人有着同乡之谊,而李延则是高拱的门生,高拱这一捧殷贬李的举动看似大公无私,实际上却是极为深远的一招。

李延并不是带兵的好苗子,剿匪多年不仅没有成果,坏消息反而接踵而来,极为信任高拱的隆庆皇帝此时又病重,若朝局有变,则高拱有因照顾门生而延误了军情的嫌疑,高拱不愿落人口实,再加上张居正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荐殷正茂带来的舆论压力,使得他不得不做出弃卒保车的一步,但另一方面,殷正茂虽有将才,可是贪墨成性,高拱在指派殷正茂之时便指示户部额外拨出二十万两银子,专为殷正茂贪污之用,但户部咨文上却依然以军费详实,殷正茂弱真的贪墨,即便打了胜仗也无法全身而退,而殷正茂的举荐人张居正,在言官顺藤摸瓜的弹劾中也脱不了干系。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政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深谙此道的高拱,早早便布下了自己的两颗棋子。

可另一边,张居正却也没有闲着。

如果说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那么张居正的“朋友”冯保,则是高拱一手为他推过来的。

冯保在嘉靖朝便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隆庆初年,掌印太监出现了空缺,掌印太监是司礼监的最高位置,按资历应提拔冯保担任,可是时任首辅的高拱就推荐了陈洪。冯保因此对高拱很不满。后来陈洪因故罢免,本来应该轮到了冯保,不料高拱又举荐了掌尚膳监的孟冲。冯保认为这是高拱故意跟他作对,两人就此结下了恩怨。

冯保是太子朱翊钧的“大伴”,也是其生母李贵妃最为信任的人,眼下隆庆皇帝命不久矣,一旦太子继位,则冯保的影响力不容低估。

在高拱算计着张居正的同时,冯张联盟也在秘密中达成。

两虎相争,鹿死谁手?

且看高张二人,会在朝野之间掀起何种风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