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柄权罔上无余辜?功到雄奇即罪名

(2016-11-18 11:39:25)
标签:

杂谈

​我第一次看到张居正的名字,是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

古代史,短短的几行字,有关一条鞭法,而张居正的名字附在一条鞭法之后。

毕竟,比起大青天海瑞,抗倭英雄戚继光,铮铮傲骨于谦,甚至是对于奸相严嵩来说,张居正都是并没有什么色彩的存在。

起了读的念头《张居正》,还是在看《明朝那些事儿》之时,当年明月对于张居正的那段评价。

语言太过优美,描述又太过动人,以至于我几乎一字不落的将这段话抄在了笔记本上,并立志一定要看完了解张居正的生平。

那段话是这样写的:

张居正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但在明代浩如烟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复杂的人。

十年前,当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我记得,当时我碍于形势,连连点头,虽然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这两样东西我还带着,虽然不多,总算还有。当然,我并不因此感到自豪,因为这并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坚强,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于,我遇到的人还不够坏,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吃的苦头还不够大。

我也曾经见到,许多道貌岸然的所谓道学家,整日把仁义道德放在嘴边,所作所为却尽为男盗女娼之流。

我并不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们,在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仅此而已,虽不合理,却很合法。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历经沧桑苦难之后,都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那是我第一次,不是通过“脸谱化”的标签,而是通过一个人的生平事迹试图去判断这个人的功过。

人是情境动物,而世事太过复杂,单纯用对错乃至好坏去论定一个人有失公允,而了解这个人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而做,事后的影响,是远远比盖上一个“中流砥柱”或是“虚伪权臣”的标签更加困难的事。

之所以选了熊召政的《张居正》一书,也正是因为看中了他侧重于描写而不是评判的写作风格。对于张居正本人也好,对于他的政敌也好,股肱也好,本书中都尽量通过描述人物行为事迹来解释人物特点,而不是用大而空的标签去固化一个人的是非。

张宏杰先生在《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中,对中国的历史类读物给出过如下评价:

中国史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求真”而是“惩恶扬善”,“以史为鉴”,“使乱臣贼子惧”。目的决定手段,为了有效地“扬善”和“惩恶”,让人“感动”或者“恐惧”,就必须采用“典型写作”的方法,使善恶对比分明、忠奸一目了然,便使人知道爱什么,恨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典型写作”的秘诀非常简单,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向读者提供单方面的信息,令读者“偏听则暗”,误以为历史人物或者是毫无缺点的高大全式人物,或者是从头坏到底的十恶不赦之徒。

而熊召政写的《张居正》,正是不落窠臼的一本。

随着《张居正》这本书的翻开,我们终究得以窥视到这个原原本本的人,而不是仅仅是历史书上的一个标签。

张居正坐上首辅的位置之前,已经在明朝的官场上“混”过了二十五载华年,从1547年成为进士授翰林编修,到1572年当上内阁首辅,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期间内阁的首辅如同走马花似的换过了许多个,夏言,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张居正一直以蛰伏的姿态潜伏在官场之中冷眼旁观,直到万历登基。

那年的张居正47岁,万历10岁,一代君臣的恩怨缓缓拉开帷幕。

万历皇帝不是张居正辅佐的第一位君主,却给与过他一位君王可以给予的,最至高无上的礼物---信任。张居正临死之时,万历皇帝曾给与他“朕无可为酬,只是看顾先生的子孙便了”的贴心宽慰,而他死后不满一年,尸骨未寒之时,万历就开始了对张家的清算,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张居正长子自缢,次子流放,孙辈饿死十几人。

“专权柄国,蒙蔽朕躬”的枷锁,张居正一带就是几十年,直到1622年天启年间才得以卸下。

《明史》一书对张居正的评价是:“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

变化的是人心,而不变的,是权力的角力平衡。

垂髫的君主已经成人,而铁腕的臣子又将如何自处?

1582年,张居正逝世,同年被清算。

而一个人从风光无二到身败名裂,从身居柱国到褫职抄家,仅仅十年。

有人弹冠相庆,有人垂泪掩面。

而张居正的仕途,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和波澜?

翻开这本书,那时还是1568年,隆庆在位。

那时的首辅还是高拱。

而蛰伏在内阁,位居次辅的张居正,像是一头经历过漫长冬眠的野兽,正在伸伸腰,准备舒展自己锋利的爪牙。

主要人物关系图

http://ww4/large/6e899a15jw1f9w3wb59jdj21180dfq4t.jpg


简书签约作者,Linked-In专栏作者,微博读书书评人。微信公号“陶瓷兔子的小木屋(taocituzi77)” &新浪 微博“陶瓷兔子爱丽丝”

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