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的中秋节文/傅岭
(2024-09-14 08:42:11)
标签:
东乡中秋节 |
分类: 往事漫忆 |
东乡的中秋节
文/傅岭
中秋节,东乡叫八月半,又叫八月节。八月半,家家户户吃月饼。东乡的月饼,不是商场、超市买的广式月饼或苏式月饼,而是自家做的酵面烧饼和烂面烧饼。
酵面烧饼,用面粉发酵,做成圆圆的饼,在铁锅里放少许油炕熟。一般没馅心,也有用芝麻或豆沙做馅心的。烂面烧饼,面粉用水调和得烂烂的,不发酵。做烂面烧饼,是一项功夫活。一小团烂面,包了馅心以后,用双手拍成圆圆、薄薄的饼子。馅心多种多样,韭菜、青菜、苋菜、萝卜丝……加上肉糜。饼子拍好了,放在铁锅里,用文火炕,既要把馅心炕熟了,又不能把饼炕焦了。
八月半祭月,是东乡自古以来流传的习俗,而今渐渐被淡忘了。年轻人只知道中秋节阖家团圆,吃月饼,赏月,却不知道祭月,而我小时候祭月的情景,记忆依然很清晰。
八月半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餐桌上有自家做的月饼和几样家常菜,一家老小高高兴兴。吃完了团圆饭,便在堂前摆开桌椅,面对天空供月。供品是月饼、莲藕、老菱、石榴、毛栗子。听祖母说,祭月祈求月神赐福。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月亮升起来了,红烛高燃,面对月神,一家人轮流虔诚叩拜,祈求赐福。
祭月完毕,一家人赏月。月亮又大又圆,皎洁的清辉,洒满了天井和堂前。祖母指着天上的明月,告诉我哪是桂花树,哪是吴刚,哪是玉兔。还说吴刚在砍桂花树,玉兔在捣药。我问祖母:“天上怎么没有嫦娥奔月啊?”祖母又声情并茂地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听了一年又一年,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每逢佳节倍思亲,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我伫立窗前,面对着高耸的苏宁大厦和热闹的街市。漫书城霓虹闪烁,大街上人来车往,再也没有故乡月夜的静美。凝望夜空,苏宁大厦旁升起一轮明月,如水的月华,勾引起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小时候家境艰难,生活拮据。曾记得,为让我吃到最喜欢的肉糜韭菜馅的烂面烧饼,祖母把平时省下的零钱,买了一斤猪肉。母亲走了几十里路,从远方亲戚家的大树上摘了十几个毛栗子。
如今故乡崛起了一座新兴港城,五峰山大桥横跨大江南北。老邻居都搬进了高楼,我移居城里,也住上了新屋。生活条件好了,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可是祖母和母亲都离我而去了。望月寄思,我愿那圆润的月亮,装满我对亲人深深的思念,装满我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