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躬耕教坛感念师恩

(2024-09-12 15:01:31)
标签:

教师节

感念恩师

躬耕教坛   感念师恩


在第四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学子的祝福。回顾躬耕教坛的经历,越发怀念引导我走上从教之路的恩师廖序东,心里满满的躬耕教坛的幸福感,。

中学时代,我爱好写作,常常写一些短文向报社投稿,偶尔也能变成铅字登上报纸。有一次,我写的小演唱《抗旱中的姐妹俩》,被《镇江日报》《金山》副刊采用,占了半个版面。我美滋滋的,成功的喜悦坚定了我高考报考文科的决心。考取了徐州师范学院(今江苏师范大学),我暗暗下定决心,勤奋读书,毕业后做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

在徐州师范学院,我受到时任中文系主任的廖序东老师的厚爱。那时他才四十多岁,但已满头白发,鼻梁上架一副近视眼镜,言谈举止很有学者风度。他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研究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当时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会议上,被誉为年轻的语言学家。他与黄伯荣先生主编的普通高校文科通用教材《现代汉语》,深受全国师生的好评,至今已经沿用30 多年。他和张拱贵先生所创立的“加线法”,在教学语法界长期受到推崇,恩泽遍及数代学子。

他教过我们《现代汉语语法》。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徐州四中实习时,廖老师指导我教现代作家管桦的短篇小说《暴风雨之夜》。他十分严格,从编写教案到试讲,都一一提出了具体要求。我深知老师一生视教育为生命,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极其注重教学规范。我谨慎地按照他的要求备课,不敢有一丝马虎。他邀我到他家当面听取他对教案的修改意见。去了之后,廖老师和师母刘剑仪老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还给我倒了一杯茶。廖老师拿出我的教案递给我,只见许多地方他都用红笔划了线,旁边还作了点评或修改,字迹工整,一丝不苟。随后他在我对面坐下,仔仔细细给我讲解。师母刘老师教过我们普通话朗读,她对如何朗读《暴风雨之夜》作了具体指导,还为我示范朗读了课文的精彩片段。而后我又到老师家试讲了一次。他们耐心地听了我的试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语言乃至板书设计,都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我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不仅试教得到了好评,还为全体实习生上了一堂公开试教课。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江苏省阜宁中学,这是一所建校于1923年的省属完中,有着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教风严谨,对青年教师要求极其严格。语文教师要做到四个“一”:说一口普通话、背一百篇古文、写一笔好字和一手好文章。我给廖老师写信,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他在回信中说:“四个‘一很好,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他勉励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我在阜宁中学工作了整整十五年。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父母对他们寄托着很大的希望。我别无选择,把整个心血都扑在他们身上,引导他们认真学习,不断进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毕业后有的到省城工作,有的参军,有的当乡村教师,有的在工厂成为技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如今他们也都已退休,和我一样安享幸福晚年。

1978年我调到镇江三中教书。1981年我收到了从阜宁中学转来的廖序东老师亲赠的新著《文言文语法分析》。时隔这么多年,廖老师还记得我这个并不出众的学生,实在让我感动,越发觉得这位德高望重的语言学大师可亲可敬。我没有辜负廖老师的希望。在语文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每堂课的一分钟演讲,使学生得到了锻炼;每个星期写周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指导的小溪文学社被全国文学社联合会评为优秀文学社,社员们经常在在报刊刊发表文章。著名诗人、散文家袁鹰亲切会见文学社社员代表,指导他们读书写作,欣然题词:“小小溪流,终久会汇成大海。”

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我翻看学生的来信和刊登学生文章的报刊,会心地笑了。涌上心头的,除了从教的成就感、幸福感,更多的是对恩师廖序东的感激和怀念。

 

                     (2024年9月8日《京江晚报》)    

电话:135116970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