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易同源:中医真的都会算命吗?

(2016-07-15 17:13:06)

我方特邀作者:龙门夜雨

http://i3.go2yd.com/image.php?url=0DuCIV0LzT一月之内,连续刊发了6篇《龙门夜雨读西游》,虽然一再声明“小孩的疑问是促使我精读《西游记》的强大动力”,但许多亲朋好友、单位同事仍纷纷指责龙门夜雨“不务正业”。今日,一位朋友和我聊起最近的网络红文《深藏在巷子里的那些泉州名医》问:“为什么中医的高手在民间,而不在中医院”?我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现在中医院的许多年轻中医不重视学习经典理论、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和总结运用验方效方的缘故吧”。他说,要不你写一篇《龙门夜雨读中医》!我说,这个题目太大、太深了,写不来。他突然问我:“听说中医都会算命,这是真的吗”?于是,今天的话题便由此展开。

当然,不是每个中医医生都会算命,但中医学和风水命相学的哲学基础是一样的,即:阴阳五行学说,导致中医学和风水命相学有诸多相通之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医易同源”。古代有许多名医都精通风水命相,如明代名医缪希雍风水学理气派的代表人物,清代外科名医王洪绪精通卜蓍,民国名医袁树珊号称“命理巨擘”等等。只不过,中医基础理论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精气血津液、藏相、经络、病因、病机等学说,并结合中药学,经长期临床实践不断验证、修正,在“人定胜天”思想的指导下,最终形成一门科学。而风水命相学经历了神煞学说、专论财官学说,最终回归阴阳五行学说,发展起用神格局学说,亦经长期实践不断验证、修正,但由于指导思想为“天定人命”,最终导致被永远地钉在封建迷信的耻辱柱上。

但只要研究过风水命相学,都会不由地钦佩:风水命相学对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远比中医学深入,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四柱算命学”。通过研究风水命理学,摈弃其中的糟粕,的确有助于提高中医学水平。

先从风水命理学批判起:

根据年、月、日、时“四柱”的天干地支,对命运进行推算的封建迷信学科被称为“四柱算命学”。在四柱算命学的早期,神煞学说大行其道,比如“五月生者见亥”是指生于农历五月的人,如果年、日、时的地支出现“亥”字,便是得“天德贵人”,此人便能“一生化凶为吉”,确实值得弹冠相庆的。还有什么诸如“天乙贵人”、“将星”、“驿马”、“华盖”等神煞,也各有不同含义。鲁迅先生的著名诗句:“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是指运势中如果出现“华盖星”,就连翻身都不敢,喝凉水都塞牙。由于神煞学说并非遵循阴阳五行学说,据说推算的准确率很低,所以,鲁迅先生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后来,四柱算命学逐渐回归到阴阳五行的道路上,开始出现以日为中心进行推算,据说准确率有所提高,但是和神煞学说相比,前后对照可能依旧无统计学意义。

直到康熙年间那个雪正下得紧的晚上,进士沈孝瞻写出了足以彪炳风水命相学史的巨著——《子平真诠》。在该书《论用神》一章中,沈孝瞻指出:“八字用神,专求月令”,即以月份为中心进行推算!寥寥八字,字字珠玑,不啻漫漫长夜中的一盏明灯,为广大算命爱好者指引出前进的方向,由此发展起的用神学说使四柱算命走上了更有重点、更有条理的道路。当沈孝瞻写完最后一个字,推开窗扉,他一定陶醉于雪后旭日初升的美景之中!

那么,为什么要以月份为中心而不是以日为中心举行推算呢?因为月份反映了一年四季的寒热变化。比如说同为甲子日,春夏秋冬的甲子日的气温是截然不同的,对人体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理论。这个理论被现代中医表述为“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据此,中医学根据四时气候变化提出:风、寒、暑、湿、燥、热等外感六淫学说。该学说认为:人类长期生活在风、寒、暑、湿、燥、热这四时六种气候变化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但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致病,此时的“六气”便成为致病因素——“六淫”。治疗外感病应“专求月令”,即紧紧抓住六淫这个致病因素进行治疗。

http://i3.go2yd.com/image.php?url=0DuCIVTk65入夏以后,连日阴雨,常见病患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淡黄、咽痛、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而求诊。根据症状,中医往往辨证为外感风热,以银翘散治疗,居然未愈?!某医径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清热化湿,竟然取效!侍诊的学生问道:症状和舌脉均表现为风热之象,为何断为“湿热”?某医答道:此刻天气炎热,加上连日阴雨,病邪必是湿热无疑。学生又问:根据“天人合一”理论,病患舌脉为何无湿热之象?某医答道:舌脉虽非湿热之象,但头重如裹、困倦乏力均为湿热之象,故问诊要仔细!

所以,是否可以提出:“外感疾病,专求月令”的理论呢?

在《子平真诠》问世前,一些命理学家为了使算命更加“规范化”,提出了“玄武当权格”、“勾陈得位格”、“壬骑龙背格”等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命格,后学者按图索骥,推算结果和实际大相径庭。《子平真诠》问世后,“八字用神,专求月令”,根据阴阳五行学说的“抑强扶弱”理论,灵活进行分析,据说,仅仅是据说,大大提高了推算的准确性——吹得跟袁守城算长安城的那场雨一样:“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http://i3.go2yd.com/image.php?url=0DuCIVNMnn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医为使诊疗更加“规范化”,采用“辨病分型法”,对疾病进行“分型”治疗,如将“中风”一病分为十个证型进行治疗,殊不见,单《医宗金鉴》治疗中风病便有数十条之多!这样的“分型”便使中医失去多变灵活的特点。

精读典籍,掌握古代名老中医的看病方法;跟师学习,吃透当代名老中医的诊病思路。这是提高中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最近,因美帝频频插手我南海事务,朋友圈倡议:抵制美货,不吃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不喝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芬达......,但不见有人倡议不用美帝研发、生产的药品。我想,只要我们学好并用好中医,不敢说完全不用美帝的药品,但一定能最大程度地少用美帝、日寇的药品!

中医当自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