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评阅历史特邀作者:先秦一书生(“心空局变明天更新”,手机屏幕碎屏,打不开存在手机上的文件。)
前面讲到唐僧为何被杀,怎样被杀,也讲到了唐僧首次碰到的三妖是谁。这些问题都讲到了,还剩下两个问题,一是三妖王出现了多长时间;二是刘伯钦有何本事生存在妖王的势力范围之内。
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两个问题就不难解释了。
一:三妖王出现了多长时间。
这个答案非常简单,观音菩萨去长安寻找取经人,经过此处的时候,安排了熊山君和特处士来到此处做准备工作。观音菩萨到达长安找到取经人到唐僧从大唐都城长安走到河州卫这段时间,是他们在山上的活动时间。这点原著没讲,但唐僧遇见刘伯钦时,他的表现以及刘伯钦的回答可以从侧面证明这一点。
原著道:“三藏舍身拚命,上了那峻岭之间……正在危急之际,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左有毒虫,右有怪兽……三藏抬头看时,只见一人,手执钢叉,腰悬弓箭,自那山坡前转出,果然是一条好汉……三藏见他来得渐近,跪在路旁,合掌高叫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那条汉到跟前,放下钢叉,用手搀起道:长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这山中的猎户,姓刘名伯钦,绰号镇山太保。我才自来,要寻两只山虫食用,不期遇著你,多有冲撞……”
此处,唐僧将刘伯钦当做山大王,他刚从妖怪窝里脱身,脑子里充满了恐惧,以为碰到了山大王。刘伯钦告诉他说“我不是歹人……姓刘名伯钦,绰号镇山太保”,从刘伯钦这话来看,他是这山上的大王,但他不是歹人。假如山中或者周边有妖怪,刘伯钦定会告知唐僧,自己既不是山大王也不是妖怪。刘伯钦连附近有妖王都不清楚,这点不合常理。最为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妖王来此不久,刘伯钦根本不清楚有妖王。又或是,妖王知道有刘伯钦,但平时故意躲着他。妖王的目的不是刘伯钦,是杀唐僧的两个从者。假如刘伯钦与妖怪打过照面,那他刘伯钦很可能会被杀死。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刘伯钦有本事与妖怪一战。
二:刘伯钦有何本事生存在妖王的势力范围之内。
前文中提到过,这寅将军是经过特处士和熊山君指点之后,从老虎变成老虎精。这刘伯钦也可能受到过指点,只不过指点他的不是特处士和熊山君。指点他的有可能是太白金星、观音菩萨、孙悟空。
首先排除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是玉皇大帝的使者,他可以偶尔离开一小段时间,不可能长时间的离开。假如长时间离开,定会引起天庭其他神仙的注意。这样一来,取经的秘密也就泄露了。
再来排除孙悟空,为何?孙悟空是妖猴。刘伯钦对他只是好奇,并且害怕。在《西游记》里,人非常怕妖,一个猴子被压着,还有仙佛看守,就算孙悟空想指点刘伯钦,那也不太可能。当然,刘伯钦近距离看一下孙悟空,还是有可能的。
那就剩下观音菩萨了,指点刘伯钦的就是观音菩萨。原著有这样的描写:“老妪闻言,十分欢喜道:好!好!好!就是请他,不得这般,恰好明日你父亲周忌,就浼长老做些好事,念卷经文,到后日送他去罢……这长老净了手,同太保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三藏方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一卷。诵毕,伯钦又请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一一朗音高诵。诵毕,吃了午斋,又念《法华经》、《弥陀经》。各诵几卷,又念一卷《孔雀经》,及谈苾蒭洗业的故事,早又天晚……却说那伯钦的父亲之灵,超荐得脱沉沦,鬼魂儿早来到东家宅内,托一梦与合宅长幼道:我在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圣僧,念了经卷,消了我的罪业,阎王差人送我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
当年观音菩萨说小乘佛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当时的唐朝,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不信佛。在这两种情况下,刘伯钦的母亲怎会清楚佛法能度亡者超升?小乘佛法为何在此处能度刘伯钦的父亲?
刘伯钦的母亲清楚这一点,一定有佛教的和尚告诉过他;此时唐僧用小乘佛法度亡者超升定是有仙佛的帮忙。而能做这两件事,又有可能出现在此处的只有观音菩萨。她去长安的时候,经过此处,进入刘家化斋,告诉了刘母这件事。当唐僧为亡者超升的时候,她到地府找地藏王菩萨帮忙,让刘伯钦的父亲得以超升。
前面提到过(),观音菩萨安排了特处士和熊山君在此负责结果掉唐僧的两个从者。可观音菩萨怕误伤刘伯钦。于是,指点了刘伯钦,这让他力气大增。以至于,与猛虎斗一个时辰“气不连喘,面不改色”。就算碰到一两个小妖,也能轻松对付。只是,刘伯钦没有遇到他们。
上述两个问题解释完了,其实《西游记》不是简单的神话故事,书中处处都有玄机。在《西游记》中,仙佛并非大家想象中的仁慈。正如观音菩萨所说:“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有时候为了顾全大局,仙佛也会下手对付凡人,当然,我无意诋毁仙佛,这只是小说而已。
想从第一篇看起?请关注我,“心空局变《西游记》”等你来辩。
欢迎关注我们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