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对联呢,很符合五庄观主人镇元子的身份,他是地仙之祖,长生不老、与天同寿都是对的。但孙悟空不以为然,在他的认知里,也只有高阶仙佛有此等气势,但高阶仙佛从不张扬,比如孙悟空说的太上老君,他是道祖,但非常低调,并且屈尊在玉皇大帝之下,做任何事都礼让三分。
这对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管真假,唐僧师徒就当看了一景。可接下来,两位道童的话,让孙悟空有了看不起五庄观的想法,更加怀疑镇元子的地位。
原著道:“唐僧拜毕回头道:仙童,你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童子笑道: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是家师父谄佞出来的。三藏道:何为谄佞?童子道: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那行者闻言,就笑得打跌,八戒道:哥啊,你笑怎的?行者道:只讲老孙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捆风!三藏道:令师何在?童子道:家师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行者闻言,忍不住喝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甚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
此处侍奉天地二字与先前的对联差不多,都是形式上的表现。最关键一句是“家师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这句话,彻底激起了猴子侮慢心,也就是自高自大,轻视他人之心。因此,悟空说了一句“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甚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悟空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他自己当年在天庭为“齐天大圣”时,东游西晃,对天庭架构非常熟悉,也从未听说过有地仙之祖镇元子这么个名号。正因此,他才不相信两位道童所说的镇元子去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
道童说的是“听讲”,这听讲是什么意思呢?是既听又讲呢?还是听讲课呢?很显然,是既听又讲,有两个原因:
1:孙悟空的话,孙悟空说:“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此处很明显,镇元子也是去讲的。本来听讲的意思是听人讲授或讲演。当然,此处孙悟空可能误解,原著没有指明,因为唐僧阻止了孙悟空。但我要说的第二点完全可以说明镇元子也是要讲的。
2:清风、明月两位童子的心理。两位童子以师父为傲,他们话里话外充满了高傲。假如镇元子只是去听课,这两位童子是不会说自己的师父去做什么,只会说去向,以此来体现师父的地位。可他们说了“听讲”,所以,镇元子到上清天弥罗宫既听又讲。
既听又讲,至于听,无需多解,就是听元始天尊讲。关键在于讲,镇元子讲什么呢?讲自己的心得,讲自己的看法。三清是镇元子的朋友,这样的身份,也是有讲的资格的。这“朋友”一说,二童子不会乱说,他本是道教中人,绝不敢胡乱编造等级上的差距。
原著有这样的描写:“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当日带领四十六个上界去听讲,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这描写说明什么?说明这场讲课的规模庞大,可以说是聚集了元始天尊门下所有高徒,元始天尊还会请其他的高阶神仙参加。
镇元子带着几乎所有徒弟去参加这场听讲,还存在一个原因,这场听讲不仅规模大,且有宣传各自传道成果的意思,所以镇元子才会带这么多徒弟去。带他们去,一是听讲课,二是表明自己这些年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徒弟。
说到此处,有朋友会有意见,觉得孙悟空有能耐,他是真有本事,不是自以为是。孙悟空是有能耐,但此处,他确实自己为是了。我们看看镇元子这两个最小的徒弟的年龄吧,原著说:“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一个唤做清风,一个唤做明月。清风只有一千三百二十岁,明月才交一千二百岁”,孙悟空多少岁?在前面的篇章中,我大约算出孙悟空年龄在1100岁到1300岁之间,这年龄与两个道童相仿。孙悟空在天庭任职多年不假,但他根本不管天庭的事,他只是在天庭玩乐,没事到处喝茶聊天而已。这道童却是跟着镇元子,整日里没事就听镇元子讲道。因此,有很多事,两个道童知道的,孙悟空真不一定知道。
镇元子的徒弟在语气上有些夸大,但镇元子到上青天听讲却是真的。
看不懂“心空局变《西游记》”?请关注我,从第一篇看起,你会被这悬疑且环环相扣的解读所吸引。
欢迎关注我们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