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早在7月7号的时候就有一些人在喊着“七夕节”到了。其实“七夕节”是中国农历七月初七,而不是阳历的7月7号。
当今很多年轻人把“七夕节”当做情人节在过,嚷嚷着牛郎啊织女啊。很多男孩子们开始向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孩献殷勤,甚至是表白等等。
可是,“七夕节”真的是情人节吗?其实不是的。“七夕节”在古代是单身女性的节日。古代思想禁锢,女性没有自由。一年之中,只有“七夕节”这一天是她们最自由的时刻。据已知史料记载,古代的女性们,在“七夕节”这一天会向织女乞巧。传说中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多情的典型女性形象,是令人尊敬的劳动巧手,所以历代的妇女都要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去向织女乞求劳动技巧和婚姻匹配的巧。
众所周知,“心灵手巧”对于古代女性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七夕节”这一天,她们会向织女乞巧,乞求织女赐她们一双灵巧的手。
在“七夕节”这一天,古代女性还有一个特权,那就是可以随便出去跟姐妹们玩耍。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代女性终于有了自由的时间了。
一个古代单身女性的节日,为何被现在的我们过成了情人节呢?“七夕节”非常的久远,《诗经》中曾经记载:“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牛郎星和织女星,没有其他意思。到了汉朝,人们才慢慢的将“七夕节”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联系到一起,成了女性乞巧的节日。在汉朝,“七夕节”当天,古代女性们盛装出行,聚会、玩耍。还聚在一起展示自己的刺绣、针线等手艺活。
后来,还是因为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七夕节”再次演变,有了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意思。告诫已婚男女之间要互相珍惜,要学牛郎和织女,哪怕是相隔万里,也不能抛弃对方。还有一层意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到了现在,“七夕节”被演变成了中国情人节。但从古至今,关于“七夕节”的节日习俗,没有一件与情人有联系。现在已知的“七夕节”节日习俗大致有十个,分别是: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这十个“七夕节”节日习俗没有一个与“情人”有联系,都是以古代女性乞求巧慧为主。
当下,把传统节日“七夕节”过成中国情人节,也不算是错,毕竟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情人节。将“七夕节”这个与牛郎和织女爱情故事有关的节日变成中国情人节也不为过,这也是一种进步,毕竟当今社会,女性不需要乞巧了嘛。
新社会,新气象。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改进一下,但绝不能忘记“七夕节”的本意,也不要认为阳历的7月7号是“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的农历七月初七。在这里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过节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原创文章,欢迎分享和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