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秋、战国两个名称的来历,它们之间是怎样划分的?

(2015-06-12 15:45:33)
标签:

杂谈

春秋、战国两个名称的来历,它们之间是怎样划分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首个战乱时期,更是第一次的思想大解放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期间人才辈出,其经典著作影响深远。“春秋战国”按照周朝的存在来讲,是一个时期,但按照政治和军事格局来讲是一个时期的两个阶段。

战国”这个词,大家应该明白其意思,无论是从字面还是从其他角度,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各诸侯国混战不休。“春秋”则不一样。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天子分封的诸侯到国都朝觐王室的时节。还有一点,春秋在古代代表了一年四季。因此就有了同一时期,不同政治和军事格局下的两个阶段。

“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是怎样划分的呢?史学界一般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晚期,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前453年,韩、赵、魏又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田氏代齐”齐国本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386年,田成子的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被周天子册封为国君。

把上述两个历史事件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一点不错,但太过于简单。因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绝非是一两个事件能简单说明的。两个阶段的政治军事都有很大的差距。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天子的态度还是很谨慎的,诸侯国之间的战事是围绕在称霸,成为诸侯国的霸主。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在经过无数次的战争后,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之后,出现了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的诸侯国。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战国”。这时诸侯国对周天子的态度以及诸王的想法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不再顾及周天子的存在,目的也不再是称霸,而是是统一其他诸侯国,然后取代周天子。甚至在战国中后期,有的诸侯国国君都有几乎称帝,比如:秦国和齐国。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绝对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而是政治、军事、社会发展的趋势,以一两个历史事件也只能说明从那几年开始春秋步时代入了战国时代。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加QQ交流群:282526595

每天接收精彩好文,请在“微信”搜:dijiuwenhu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