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乘之国”指的是什么?“乘”代表了什么?

(2015-06-12 15:44:03)
标签:

杂谈

“千乘之国”指的是什么?“乘”代表了什么?
千乘(shèng)之国,是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春秋时代指中等诸侯国

春秋时期孔子年轻时开坛讲学,听者纷纭。休息时,孔子与弟子们谈论各自的理想,子路说:“给我一个千乘之国,即使有内忧外患,只要三年我就能让它全民皆兵,有勇有谋。”孔子笑他使勇好斗,转而问冉求,冉求则提倡礼乐兴邦。

“千乘之国”中的“乘”字意为辆,指的是战车,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是个实数。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作战单位,就像现在的一个航母战斗群一样,一艘航母外加其他舰艇。同样,没乘是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外加一定数量的士兵。当然,这里只是一个比喻,兵车与航母的差距还是非常非常大的。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是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繁,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战车越多意味着军事势力越大,也意味着这个国家势力越大。

在早期的商末周初,每乘10人,3人在车上,7人车下步兵,千乘之国有兵万人左右,当时人口少,车多,相对来说千乘之国很少,总共就一两个。算上每车10人的辎重兵,最多不过2万人。而且一般只有天子才有这么多兵力。诸侯不过数千兵马而已。西周末年东周初年人口增长,兵力也随之增长,出现了千乘的诸侯国比如鲁国,齐国。当时每乘30人,车上3人,车下步兵12人,15名辎重兵。不过这种情况到春秋末期才普及。《左传》记载:晋楚大战,楚军胜,俘晋车百乘,兵千人,这是春秋初期的事,说明当时仍然是10兵1车。后来秦晋争霸时兵力就更多了,《春秋》记载:每车3人,徒兵72,加上25个辎重兵,正好100人。千乘之国有兵10万。

在《论语·学而篇》中记载,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春秋时期礼制是这样的:天子六军,每军千乘,共六千乘;大国三军;中国两军;小国一军。可以看出,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这里也说明了按照地位的不同,兵力的数量也是不同的,并且有明确的规定。

关于“千乘之国”最早的记载并不是在《论语·学而篇》,而是《周礼》。由于礼坏乐崩的周朝所致,《周礼》已不被天下诸侯所重视,且慢慢的被大家所遗忘。因此,孔子重新整理了《周礼》中的记载,有一些成为了《论语》中的言论。

至于说“千乘之国”的范围有多大,根据现在已知的史料,并无明确的相关记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诸侯国不断的被分封,每乘多少名士兵的数量和诸侯国的国土也在不断的增加。按照已知记载每乘最多兵力是100人;诸侯国国土那就没有一个定数了,今天多一个城池,明天少一个城池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军队兵种的不断增加,以多少“乘”来形容国家的军事力量强弱的现象就很少见了。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加QQ交流群:282526595

每天接收精彩好文,请在“微信”搜:dijiuwenhu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