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做众筹,丁香鱼罐头,我来写个测评。

我本人其实不怎么能吃辣,以前是一点辣的都吃不得,找了个川妹子做婆娘之后现在才开始慢慢能够体会辣的妙处。
不过对于丁香鱼罐头,我实在是不了解。
所以找了两位老饕写的下面的文字。
他们一个善于发现优点,一个喜欢挑毛病,也算相得益彰。
优点篇:
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
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美食的品评上面,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定义。对于辣的味道,个人更看重的是不同的层次感和回味。
这款小鱼干完全符合我对于辣的要求:
初入口时,犹如山间清泉,潺潺漫延过舌尖,一点一点的将麻辣的感觉释放开来,对于一款食物来说,这种刺激就如同开胃菜,向身体传达一个信号 —— 风暴将要来临。
我个人觉得好的辣味食物,它初入口时传递给人的感觉并不应该是滔天巨浪,而应该是一点一点的将人们从之前的味道中唤醒,同时,这种初入口的感觉也不应该掩盖之后食物本身的味道。
有太多失败的作品,例如烤制失败的变态辣鸡翅,因为厚重的佐料掩盖食材本身,留给人们的只剩下了那无穷无尽的辣椒的味道,而使人忽略了所食用的食材本身。
它应该是一阵呼啸而过的风,吹走之前的残余,清空味蕾,让人做好充分迎接下一个冲击的准备。
接着伴随着咀嚼,小鱼干本身的味道从翻卷了满口的麻辣感觉中被获得,仿佛疾风中的雨滴,扑面而来,深重的打击你的口腔。
食材和调味汇合出最终的味道,我们的味觉会在食材的味道和调料的味道之间游走,获得两者各自所不能给予的体验。
这里有一个细节,小鱼干所采用的丁香鱼很细小,这意味着每次咀嚼都能够造成鱼身的折断 —— 这样鱼本身的味道就一次次被释放掉,尽管被放置在辣酱的包围中,我们依然能够感觉到。
同时也因为鱼身的体积,导致鱼肉常有的没有嚼劲的弱点被完美掩盖,牙齿体验到的是非常富有弹性的鱼身。
当咀嚼结束的时候,也就来到了辣味的第三个层次——余味。
什么是余味,余味不应该是燎原的烈火,持续的燃烧,让你一直感觉到火辣;余味也不应该是消融的晨露,第一缕的阳光就会将它带走。
余味应该是回档在山间的歌声,应该是划过天际的流星,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减退,从我们的口腔中离开,让我们来不及回味,我们若是品味一秒钟,它就变弱很多倍,让我们来不及。
同时,余味也不应该掩盖了下一口食物,因为当下一口食物接触到我们的舌尖,一次新的轮回就开始了。感谢我的某位不能说名字的朋友让我吃到这么好吃的食物,谢谢。
缺点篇:
首先,这个包装设计的不太好,包装的风格是日式的,要我猜的话,当初在设计这个包装的时候,设计师应该是没什么思路的,然后领导啊就需要帮他想辙,想来想去,一拍脑门,咱这是鱼干,日本产鱼,就用日式风格的包装吧!
日式包装倒也不是不好,但本品是麻辣口味的,日本人虽然也吃辣,但说起日本菜,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清淡和鲜味,而不是麻辣。作为一个佐餐的小菜,这个日式的包装看起来毫无食欲,相比较的话,老干妈之类的麻辣酱,虽然包装也没什么设计可言,但是红红火火的色调,一下便能调动起人的食欲。
这种鱼干啊麻辣酱啊之类的东西,都是腌腊制品或者干制品或者发酵制品,这类产品的色泽一般都是偏暗的,因此就需要明快的包装风格来做一个对比,黑色包装只会让人感觉更加的阴沉晦暗。
另外公司的logo做的也不好,logo上面的白色丝带应该是代表鱼,这个倒无所谓,但是白色丝带上的黑阴影,以及logo上的白色高光,充分表明了这个logo的设计者的审美水平还停留在北京奥运的那个年代,尤其是白丝带上的黑阴影,low到爆。
广告语也有问题,来自大海的辣味,丁香鱼我搜了下是东海产的,东海里面有地方种辣椒吗,当然你也可以说这种广告语貌似无理实则颇有韵味,但一般这种“颇有韵味”的广告语一定要放大,给人造成冲击,才能产生“猛一看没道理,仔细想想有意思”的感觉,而像现在这样羞答答的放在一边,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走心,胡乱写的。
最后标签设计的也不好,该对齐的地方都没对齐,这属于一个基本的东西,我猜设计师工资一定不高,如果找的是外包,肯定没多给人钱。另外标签的印刷质量也不高,四周都泛着毛边。
这个瓶子我觉得要么再高点,跟老干妈的差不多,要么就再小点,跟果酱瓶子差不多,现在这个大小比较尴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里面的鱼干盛的不够满,让人无法产生一种满足感,当然也有可能是快递途中摔来摔去,给摔瓷实了的原因,但如果你一开始就把瓶子弄小点,还是这点东西,给拍瓷实了,不就没问题了吗?
还有,包装上那三条鱼,我建议换成色块简单一点的矢量图会好一些。
从外观上看,这个产品比较灰暗,也不知道是因为包装衬托的,还是辣椒油不够红,总之看起来就是没有食欲,尤其是没被辣椒油泡到的鱼干,看起来尤其灰暗,就跟干豆角的颜色一样,跟本产品希望达到的“麻辣鲜香”的感觉可谓是南辕北辙。
另外我看瓶子底部沉了好多鱼干的碎屑,这个能解决一下吗?本来看着就灰暗,这么一搞给人的感觉就是这鱼干不知道是哪个仓库里扒来的陈年旧货。
另外这鱼干看起来真的很像蛔虫,制作工艺我不了解,但如果能掺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碎辣椒之类,可能会好看一些。
我突然看到一个问题,营养成分表的最后一行就是钙的那个,为什么字体和其他的不一样?
打开一闻,一股浓郁的豆豉味,豆豉味倒不是说不好,但麻辣和豉香是两个口味,既然放了豆豉,不如改叫豉香银鱼好了。
一般这种鱼干之类的东西都会有一种陈腐的味道,严格意义上说,动物死亡之后,腐坏就开始了,腌腊食品所谓的特殊风味,其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这种陈腐的味道,没有陈腐的味道,就不是腌腊制品,但陈腐味道重了,吃起来就不爽利,本品在处理陈腐味道上做的还是不够,因此口感不够新鲜,有股子哈喇味。
瓶子里的鱼干大小并不均匀,这说明本品在制作时应该没有对食材进行精选,这个问题看似不大,但要知道,食材的体积大小跟口感和入味是息息相关的,同样在一个瓶子里,大鱼和小鱼吃起来就不会是一个味道,这种味道的不统一第一是影响口感,第二,快消品最重要的就是标准化,而要做到标准化,食材就必须大小统一。
另外浸泡鱼干的油还是不够明亮,视觉效果不好。
口味上有三个问题。
一是偏甜了,这种鱼干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做成下饭菜,就是现在这样,一种是做成小零食,平常闲磕牙用。一般来讲,做小零食的时候需要甜一些,而做菜时候应该咸一些才对。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就是不够咸,这东西本来就是当咸菜吃的,不咸就差了点意思,当然不咸有不咸的好处,就是下的快,比如我中午就着面吃,一下就下去了半瓶子,下的快就有利于销售,但你不能说为了好卖就让它偏离自己的本质,什么东西就该有什么东西的样子,既然是咸菜,就该咸一些,现在的咸度属于干吃都可以的,这就印证了第一条,那就是这东西更适合做零食。
第三,辣味不够优秀,本品猛一吃的话感觉太冲,第一口辣嗓子,但吃到后来又吃不出辣味了,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本品使用的辣椒的质量不行,导致辣味不够厚重,好的辣味无论辣的程度和辣的类型如何,吃完之后齿舌之间都要留有余辣,而本品的辣味就显得比较寡淡,缺乏回味空间。
最后一点,这种小鱼由于不破膛,吃的时候是带着内脏一起吃的,因此会有苦味,本品在制作时显然没有考虑到如何去除苦味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其实本品并不难吃,但话说回来,只要辣,咸,加味精,这种东西也难吃不到哪去,所以我的意见偏向于批判,严要求才能高质量嘛,希望本品越来越好。
我老婆对丁香鱼的评价就三个字:很下饭。
http://s15/mw690/0021cu9nzy76x8oJ8Oqae&690
麻辣丁香鱼,来自东海的原生美味
http://app.cf.weibo.com/application/projectstory?pid=1071106013777653&sinainternalbrowser=topnav&ctn=feed&b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