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更多的新股上市呐喊

(2011-01-28 11:40:04)
标签:

groupon

财经

作者:埃里克‧杰克森博士

2010年12月15日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查理‧路斯(Charlie Rose)和Groupon创办人暨行政总裁安徳鲁‧美臣(Andrew Mason)的访问。这是我第一次听他的发言,除了稍为欠缺幽默感外,他的这次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对自一九二九年大萧条以来历时最长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一间成立仅短短两年的公司竟然接到一个价值 60 亿美元的收购建议,的确令人啧啧称奇,另眼相看。美国著名作者与励志导师Tony Robbins 应该把这个故事作为未来一些励志研讨会的题材,为听众打气。

过去一星期流传的报道传言Groupon 的收入达20亿美元,并会将盈利和商家拆账。这样的增长模式显示,在Facebook及Twitter的纪元下,上佳的商业概念能受到市场青睐,迅猛扩展。

Groupon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拒绝了搜寻巨擎谷歌(GOOG)的收购建议,他们选择独立自主,把生意继续壮大。以下是美臣解释他们拒绝谷歌收购的原因:

美臣:这样说吧,我们作出的选择是基于我们自己给Groupon 设定的目标,及Groupon 21 世纪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需要挑选的是那能让Groupon 朝着我们的既定目标进发的选择。因此,我们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所聘用的每一位员工,所进行的每一单交易、甚至是一些细微的选择,都是围绕着如何利用公司自身的能力来改变人们在其生活当地的消费模式。

谷歌 60 亿美元的收购价相当于其4年前收购Youtube 时作价的4 倍,或是3年前收购DoubleClick价格的2 倍作价。

Groupon拒绝如此诱人巨额作价的动作确实令人难以想象。

4 年前,Facebook 拒绝雅虎(YHOO) 10 亿美元的作价。18个月后,微软(MSFT)则向Facebook 投资 2亿4千万美元,其时Facebook 的估值已逼近 150 亿美元。市场普遍认为这个估值是完全不合理的,更加突显出微软为免被淘汰而甘愿付上一个疯狂的价钱。可是,今天Facebook 在众多分析师的眼中,假如上市的话,公司市值已介乎 300 至500 亿美元了。

10年前,企业家及投资者均乐见公司上市集资,并将上市看成是公司行成人礼的必由之路。他们会利用筹集的资金去扩充业务及进行收购。可是在科网泡沫爆破后,科技公司上市不再时髦,而小型公司也不再热衷于申请上市。

曾几何时,人们的心态变为:好的收购建议不多,可遇不可求。遇上,就要把握机会,当机立断,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芸芸网络和科技公司当中,最大的潜在买家是谷歌、雅虎及微软。近年较为活跃的只有谷歌继续把一些有前景、有潜力的公司收归旗下。

从谷歌的角度出发,利用它们充裕的资金或股票去收购有前景的公司实属明智之举。我亦明白年青企业家们对公司套现的渴求。对于所有起步阶段的公司来说,前面的路是漫长而又荆棘重重的,充满危险,一旦有套现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新股上市数目的减少对市场造成的损失无可估量。大型企业往往对新购入的资产投闲置散,尤其是作价少于 10亿美元的资产及公司。

虽然我们都抱有与生俱来的乐观态度,美国人往往低估一间能为问题提供良好方案的公司的扩张能力和动力。

中国的科技公司则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运作。尽管几间著名的大型公司如腾讯、百度(BIDU)、新浪网(SINA)及搜狐(SOHU)都有着收购小型及有潜力的公司的能力,但它们往往不会进行收购。而那些小公司的企业家们也并不太在意一定要被收购,他们的想法往往是要引领公司上市,好比一个里程碑,是公司发展更上一层楼的必由之路。

几个星期前,我访问了 IDG 创办人Pat McGovern,希望了解中国小型科技公司不向大型公司积极寻求卖盘的原因:

中国的企业家们普遍为自己的公司感到自豪,他们亦抱住极大的决心令公司在未来迈向成功。他们对大型公司提出的收购建议不为所动,并认为收购后只会防碍他们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

我们需要多一些有梦想、愿作长线投资及拒绝快钱而甘愿被讥讽的企业家。现在,庆幸还有Facebook 、Groupon 、最近上市的中国公司如优酷(YOKU)和当当网(DANG)这些公司,他们精彩的成功故事为那些有梦想有抱负的新进企业家们树立了榜样。

五年之后,我乐于见到10间公司有能力进行大型并购活动,而不是目前这样只有一个玩家。

[在发表本文的时候,本文作者持有微软、新浪、优酷、当当网和谷歌的长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