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卢海燕《藏戏》教学设计

(2022-05-18 15:08:17)
标签:

教学设计

分类: 语文教研组

《藏戏》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内容、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都颇具特色。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一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一面具" 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课前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经典剧目的视频片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介绍藏戏。 (2分钟)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戏曲。课前我们欣赏的戏曲串烧中有哪些你熟悉的戏曲种类呢?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一下藏戏的魅力。

2、板书课题。

二、预习反馈(8分钟)

1、检查自主学习:指名订正课时练自主学习部分,齐读生字词。

2、介绍作者,交流查找的藏戏的其他资料。

三、课堂探究,领悟方法。(20分钟)

1.学生默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2.自主学习,了解藏戏的特点。

预设:

“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 “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抓住三个排比句品读)

研读8- 19,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课文相关语句上作批注。

预设: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唱腔及动作丰富随意、不受时间限制

3.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自渎4-7自然段,先概括出每段的意思,然后再连起来说说藏戏的来历。

预设:

青藏高原环境险恶,唐东杰布许下宏愿要为名架桥;他结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成立戏班子筹募钱物;他们架起了58座铁索桥,藏戏也传遍了雪域高原。

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

从这个传奇的故事中,我们也能体会到藏戏特点

4.回顾课文,总结写作方法。

四、当堂练习。(9分钟)

    课时练的阅读短文《中国的皮影戏》,完成练习题。

五、布置作业(1分钟)

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把自己喜欢的一种戏曲介绍给大家。

 教学反思

《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所以我课前也作了一些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

首先,我让孩子们欣赏了在土豆网上下的一段藏戏表演的视频,孩子们看的如痴如醉,虽然这段视频较长,但是我一点也不吝时,让孩子们欣赏完了。然后,让孩子谈谈看后的体会。接着走进课文,扫清生字新词的障碍,同时注意提醒孩子们注意语言的积累。

接着,引导弄清藏戏的独具的艺术形式。我让孩子们自由分组学习,然后交流。孩子们由于分组学习,一部分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都能读懂课文了。在交流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抓住文章开头的3个反问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其次,让孩子们抓住文章中详细介绍藏戏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来朗读。在品读的时候就注意提示孩子们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以提高孩子们的习作水平。

随后,让孩子们快速读课文,找出写藏戏来历的自然段,并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复述出来。结果在短短的3分钟内就有孩子举手要求给孩子们复述故事了,而且这个孩子的发言很有特点。随后我又请了几个同学讲述这个故事。就这样,在故事中我带着孩子们弄清了藏戏的来历。

最后我让孩子们交流指导的剧种,扩展延伸学生我们广东的粤剧,达到知识的迁移。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的把握不好,最好粤剧这方面时候不够,没还有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