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张娜《求原来有多少》教学反思

(2016-12-13 13:51:28)

《求原来有多少》教学反思

一年级组数学  张娜

本节课重在学生的体验、参与。在学生互动中,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会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并能应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加法计算“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稍微复杂一些,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路径不甚一致,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因此,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加法来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本课学习的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的求和问题。学生开始学习这类问题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向思考的经验,只有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学生就是可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算理。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所以我上课之前思考得更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这样的实际问题。教学例题之前,我用了一个简单的导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原来。我先告诉学生摸出几块橡皮,还剩下几块,让学生猜猜原来有几块橡皮?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求原来有多少,就是把拿走了的和还剩下的合起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学“逆向”的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学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这里呈现的问题情境具有现实性,但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现场摆一摆或画一画,同时完整地说一说信息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对多数学生来说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的问题,他们有着类似问题的解题经验。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和说。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少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所以又要利用直观图,使数量关系明朗化,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把拿走的和剩下的合起来,就是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从课前预设上看,整个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情况基本在预料之中,但是整体的课堂效果不令人满意。总结简单的数量关系,形成模型,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完每一道题目,我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数量关系,例如:吃了的+剩下的=原来的,走了的+剩下的=原来的等等,能引导他们有条理地叙述思考过程,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锻炼了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计算出错,用减法计算的学生几乎没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