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随笔历史 |
分类: 02原创-随感杂谈 |
长信宫灯
太有名了
脸部特写
侧面
再看发饰
发饰很奇特
长信宫灯侧面
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唐代金银器
文化在交流中传承,在交流中发展。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地中海沿岸地区就能看见捶揲而成的多瓣装饰器物。之后,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也受到这种装饰风格的影响,六世纪时,来自拜古庭、萨珊波斯和粟特的金银器,通过使节进献和商品贸易传入中国,在北方地区流行,继而向南传播。
就这一个简单的捶揲工艺,从地中海传到西亚和中亚,又传到拜古庭、萨珊波斯和粟特,再通过经商的粟特人传到中国北部,再向南方传播,文化传播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
传播过来的技艺,经过勤劳又智慧的人们的 发展,出现了创新和发展。
七世纪末到八世纪上半叶,唐代金银器开始摆脱西域风格影响,增加更多本土的造型和文饰。
西方金银器的工艺技术,加上唐代流行的花瓣上装饰动物与花草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唐人的创新。
西安多次出土唐代金银器,其中最著名的一组,来自何家村窖藏。
图示的这组银器是1963年,西安东南郊沙坡村出土,地点位于唐代兴庆宫遗址正南1.5公里左右,属于唐城范围内,出土银器共15件,含球式香薰4件,银碗两件,银杯4件,银壶一件,粉盒一件,其他银饰三件,展出的银碗是其中尺寸最大工艺最精美的一件:
银嵌刻花鸟纹碗
唐代 陕西西安东南郊沙坡村出土,故宫博物院藏
金狩猎人物纹六曲花口杯,唐代,山西博物院藏——这个文物曾在央视国家宝藏中展示过,在北京能看到太多的宝贝,虽说不是我拥有,可是我曾近距离的欣赏过,跟那些亲自拥有却不懂它,只是一味的占有它的人相比,又有什么遗憾呢。
唐代后期,海上丝绸之路持续发展,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对话的另一关键。
入宋以来,中国南部口岸通往亚非欧美大陆的航路,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贸易进入空前发达的历史阶段,中国面向出口的规模化产品,如陶瓷、丝绸、丝器、漆器家具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促进了国内工商业的昌盛和全球文明的协同发展。
远销海外的唐代长沙窑瓷器,长沙窑瓷器,以其多样化的造型新颖的装饰技法,受到海外市场的青睐,其外销路线是沿着湘江,顺水而下,经岳州,过洞庭湖,到武昌,再沿长江顺流而下到扬州,以扬州作为主要的集散地,最后经明州也就是宁波,销往海外。
目前世界上出土长沙窑瓷器的国家,广泛分布在亚洲和非洲,1988年印尼海域发现黑石号沉船,从沉船中打捞出的6万多件中国瓷器中,有5万多件唐代长沙窑瓷器,由此可见唐代长沙窑瓷器属于对外贸易的主流商品之一。
三彩陶器的发展与传播
三彩釉陶在西安和洛阳的唐墓中出土数量最多,扬州则是为另一处发现三彩釉较多之处,但此地尚未发现烧造三彩陶器的窑址,因此这里出土的各种釉陶器可能是从其他地区经水路运来,这和扬州在唐代作为国内重要的商业城市和国内国际交通,往来贸易频繁有一定的关系。
三彩陶双鱼瓶
唐三彩同后来的辽三彩、宋三彩有直接的关系,明清时期的釉上彩也受到唐三彩的启发,国外的波斯三彩、新罗三彩、奈良三彩等,无不受到唐三彩的影响而产生。
看到这个熟悉的地方,不禁莞尔一笑,某些不自量力的梆子,从他家地底下发掘出中国的文物,就说这文物是他们家生产的,结果缺不认识上面的文字,还要请我方专家过去帮忙,结果翻译出这是我大唐时期从中国进口到他们那里的文化交流之物,还自吹自擂的说这是他们老祖宗的东西,真是可笑之极,可是,就是这种反智人,在思想极端鼻塞的地方,执行双标的某些郭杜(音译)还真是大有人在。
波斯孔雀蓝釉陶瓶。五代十国时期,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刘华墓出土,福建博物院藏
金项饰…宋代,南海1号沉船出水,广东省博物馆藏
太漂亮了!只是,这个真的是项饰么,也太粗了点,会不会是腰带上的饰物呢,我觉得这样理解的话,还靠谱点。不管怎样,这么纯的金饰品,可见当时的黄金贸易市场也是多么的繁华。
南宋时期海上陶瓷贸易
南宋政府在东南沿海广州、明州,也就是宁波,杭州、泉州设立市舶司,与海外各国开展贸易。
对外贸易量的增加,刺激了瓷器的出口,宋代朱彧记述当时海上贸易的有趣细节,说,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意思是商人们在船舱中堆满了陶器,自己只在很小的空间中流动活动,晚上躺在货物上过夜,尽管宋瓷出口量巨大,但仍供不应求,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仅留下记载的沉船事件便达100多宗。
畅销全球的元代龙泉窑瓷器
南宋至元代是龙泉窑瓷器生产的巅峰时期,龙泉窑青瓷在亚洲、非洲乃至欧洲等地均有发现,由此证实,龙泉窑青瓷在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龙泉窑青釉刻划缠枝牡丹纹凤尾尊,元代,故宫博物院藏
璀璨的中国古代史啊,有多少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呢,慢慢品吧,精神上富足的营养,让我们成为中华文明精神的贵族,洗刷近代的污垢,重新昂首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让世人为之震撼,真爽!
磁州窑白釉褐彩…唐僧取经图枕,元代广东省博物院藏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薰,元代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