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随笔 |
分类: 02原创-随感杂谈 |
0320周日 去中国美术馆参观“美在新时代”典藏精品特展,闭关时阳光尚好,想想还从没在美术馆大院里逛逛呢,也从没在美术馆买过什么文创产品,一直以为美术馆没有文创,闭馆时问了工作人员,方知在美术馆大楼东边的小平房里,这太不重视文创了 。
出了美术馆大厅,往右一走,看到路旁的草坪中错落有致的一些雕塑,顺路看过去,很有感触,慢慢写来,也算是美术馆闭馆后的额外收获。
《鲁迅坐像》坐标:中国美术馆东边通往文创店的小路靠北一侧。
简要介绍:该雕像命名“鲁迅坐像”,比较直白,文采性稍有欠缺,可以叫“望”或者“沉思”或者“孺子牛”等,不过,人家是写实性介绍,就不能这么艺术化的称呼了。耍小聪明不足取。
该雕塑是中年鲁迅的形象。鲁迅身着朴素的中式长衫,坐在长椅上,他的头发一如既往的直直的向上竖着,隶体一字似的胡须显得有些杂乱,好像有段时间没有清理了。
他左手握着一本书,把看到的书页用手指分开,右手的腕部随意的放在右膝上,右腿压在左腿上,上身的姿势随之稍微往左倾斜着,使静态的坐姿充满着动感。
他的头微微抬起,眼睛严肃、深沉,似乎是望向远方的什么,又似乎在思考什么…
整个塑像造型严谨,手法概括而写实。鲁迅先生筋骨硬朗,神情坚毅,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势,同时也流露出“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深沉博大感,形神兼备。
不同的角度展现鲁迅先生不同的神采。从侧面放大看,鲁迅的眼睛没有了面对敌人的刚烈和坚毅,只剩下无言的忧郁,好像在思索如何去除国民的劣根性,又像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却又心甘情愿,俯首甘为孺子牛,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说一下作者吧,作者是张文新,天津人,北京画院画家,曾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石家庄烈士陵园雕塑创作,后来转为油画创作。有意思的是,网上搜到这样一条:
2021年,他与夫人柴定芳获得了“最年长的美术家夫妇”世界纪录称号。居然还有这种评奖,也不知他们究竟多大年纪,画家心存美好,接受美的熏陶,心存善念,一般都比较长寿,祝福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