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长廊画赏析——邀月门(上)

标签:
长廊旅游随笔颐和园杂谈 |
分类: 02原创-随感杂谈 |
首先声明,这些长廊画的解读不是我写的,是我看了一本易明老师写的《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然后把名字记下来,故事的内容介绍也是网上搜罗来的,不知道故事内容的,自己再查找一下,方便以后再看时,可以对照着去欣赏,也会更加有趣一些。
邀月门:杭州西湖全景图
廊外南侧:
三借芭蕉扇
洛水女神——宓(音服)妃,又称雒嫔。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洛水女神。曹植笔下的《洛神赋》中,她肥瘦适中,高矮合度。她肩如削成,轮廓鲜明而又圆润。她的腰身细而柔软,像束绢帛。她的脖颈秀长,露出洁白的皮肤,洛神不涂脂抹粉,自然芳香。真是各种恰到好处。宓妃原是东方天帝伏羲氏的女儿,黄河水神河伯之妻,也有说宓妃是河伯冯夷抢来的。河伯花天酒地,狂妄自大、情迷奢华,伤害百姓,宓妃很是痛苦,后来遇到了失去嫦娥的后羿,两人日渐生情,被河伯追踪,羿射伤冯夷的一只眼睛,为民除害,他和宓妃也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哈哈,这个结尾,好符合我儿时看的民间传说风格。
徐庶推荐诸葛…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不说了
卧龙吊孝…
《卧龙吊孝》是京剧传统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第57回:"柴桑口卧龙吊丧……",故事叙述,周瑜用假途灭虢计被孔明识破,败于荆州城外,怒气填胸,昏绝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而亡,东吴诸将遣怨诸葛。诸葛亮不惧安危,前去吊唁,祭奠中言词殷切,颇为感动,"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遂消除疑虑,赢得信赖。算是英雄相惜吧。
黄忠请战…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不说了
长廊内南侧:
孟德献刀…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不说了
茂叔爱莲(长廊八爱之一)
茂叔爱莲,我第一反应就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周敦颐,字茂叔,所以叫茂叔爱莲。
顺便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吧,他是北宋理学家,道州营道,也就是今天的湖南道县人,他24岁就步入仕途,在30年的政治生涯中一面做官,一面潜心研究儒家道家的学说,他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等都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周敦颐,性情朴实,生活简约,从小兴古好意虽在各地做官,但俸禄甚微,生活清廉,还经常资助故里的宗族亲戚。晚年的周敦颐荐书堂与庐山莲花峰下,因为堂前有一小溪,便以家乡的联系为之命名,把书堂取名濂溪书堂,并定居于此,后人称之濂溪先生。
风尘三侠(长廊八桥之一)
风尘三侠,是隋末唐初虬髯客、李靖、红拂女的合称
桃园三结义——三国故事,讲烂了
花鸟图
携民渡江——三国刘备,不说了
文人三才——
文人三才是民间对苏轼、谢瑞卿和黄庭坚三位宋代文人的美称。
苏轼的同床好友谢瑞卿曾经假扮僧人随苏轼入宫。神宗见谢瑞卿眉清目秀,才思敏捷,当场命礼部给予度牒,亲赐法名了元,字佛印。弄假成真的谢瑞卿从此潜心修行,研究佛理,在佛学上有了很深的造诣,曾任金山寺主持。苏轼和黄庭坚常到金山寺与佛印打坐修禅,探讨佛教学问。
由于是无意成为修佛者,佛印和其他修佛者不同,喝酒吃肉,无所顾忌。一天,佛印在寺院后院里吃午饭,远远看见苏轼黄庭坚来访。佛印心想他们此时登门,想必未曾吃饭,何不与他们开个玩笑。于是他将平时敲磬念佛时用的铜磬翻了过来,轻轻的扣在了石桌上一盘鱼的上面,然后若无其事的吃起饭来。苏轼刚进院时,还闻到一阵诱人的鱼香,可是走近一看,却见佛印正愁眉苦脸的吃着淡饭。这位爱吃红烧肉的苏大学士心想:“刚才明明闻到阵阵鱼香,怎么一转眼便没了?”再看桌上倒扣着的铜磬,便明白了。这时佛印起身道:“二位此时到访,今天未预备酒菜,将就用些淡饭吧。”说完为二人各盛了一碗米饭。苏轼一边吃淡饭,一边盘算着如何才能让佛印拿出鱼来。忽心生一计,便从容说道:“今天我经过李施主家门前,见有副对联,挺有意思,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下联是:积善人家......,什么来着?这后三个字想不起来了。不知佛印禅师是否记得?”佛印随口应道:“学士今天怎么了,这不是民间常用的春联吗,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拍桌笑道:“对!是 磬有鱼 ,既然磬里有鱼,怎么不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尝尝呢?“佛印知道着了苏轼的道儿,笑道:”明公真是足智多谋!“说完把鱼从铜磬下端出来。
这幅图画描绘的就是当时三位挚友在谈笑中吃鱼午餐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