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球小结(备忘)

(2017-05-06 22:16:46)
标签:

golf

高尔夫

体育

左磨蹭右磨蹭,番茄马铃薯的2017打球季总算开始了。乒乒乓乓一个礼拜打了三场球,总杆分别为96,87,89。打球详情请参考宅姐姐的博客,这里就不赘述了。
全挥杆动作上的微调:
1、左臂更直了,右手握杆的拇指和食指更松(怂)了~
2、预备站姿阶段,左手、臂握杆只保留“提”的劲道,把其它无用力道统统卸掉,此时能感觉到隆椎(第七颈椎,我们在低头时看到和摸到颈部最高突起 的部位)附近的皮肤有绷紧的感觉~
3、上杆启动过程完全由左手、臂指挥。可以把人体和球杆看作一个圆规,隆椎->左侧身躯->左腿->左脚——为圆规的一只脚;隆椎->肩膀->手臂->球杆——为圆规的另一只脚;由于“圆规”一般有一定阻尼,上杆启动过程就是一个把圆规两脚缓慢掰开的过程~
4、上杆过程是上杆启动后的自然延伸(圆规画圆~),右手右臂辅佐左手左臂完成上杆即可,右手右臂不做主动上杆动作。这也是实现不上杆过度的无奈要求~
5、此时的左腿膝盖在胯转带动下是弹性的、被动的向右弯曲,这个向右弯曲现象应该出现在上杆过程的后半段~
6、上杆过程应该是轻松的、不费力的;肌肉保持着弹性但不紧张,所有的骨骼运动都被肌肉完美的操控着(我去,神了)~
7、下杆过程今天就不哔哔了~目前这个动作driver开球基本上在230~250码,小顺风情况下偶尔也能到两百六七,前提是开球时啥也不想,轻轻松松。下次想要距离的时候,我试试两脚站位再站开一些~

高抛球的动作基本上可以固化下来了,接下来是进一步研究上杆幅度、弹道和carry距离之间的关系,目前这个动作从60度到8铁都有尝试,可靠性(和以往动作相比)更高些~

近果岭的切推比较烂,2码以内的推杆得分能力太差——缺练,慢慢来吧,高小姐难伺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打球小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